退市新规被误读,监管再次表态。
12月23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王利答记者问时指出,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可能被退市或者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需要综合公司具体情况作出研判分析,仅凭是否被监管问询、业绩下滑等个别财务指标进行简单对照既不符合退市规则,也容易误导投资者。
据了解,上周末,一份所谓退市、拟退市名单在社交平台流传,涉及上百家企业。周一(12月23日)开盘微盘股应声大跌,全天跌幅达到7%。伴随着昨日监管表态,12月24日,微盘股高开,不过截至上午10点,整个板块仍微跌0.47%。
事实上,早在退市新规发布后,就观点认为这对小盘股走势造成较大冲击。彼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态称,退市指标调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并非针对“小盘股”。在标准设置、过渡期安排等方面均做了稳妥安排,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网传上百家企业陷入退市危机,证监会年内数次表态
在岁末年初之际,不少媒体开始了对A股市场的盘点报道,在此背景下,36家公司将被退市、66家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还有多家公司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传言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12月23日开盘,微盘股应声而跌,全天跌幅达到7%。
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王利紧急答记者问,他表示,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交易类四类退市情形分别明确了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具体标准,今年上半年修订时也已经分类设置了过渡期。退市新规已经充分考虑了出清风险和市场承受能力,市场已充分知悉。
“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可能被退市或者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需要综合公司具体情况作出研判分析,仅凭是否被监管问询、业绩下滑等个别财务指标进行简单对照,既不符合退市规则,也容易误导投资者。”王利指出。
就相关媒体报道指出将会退市的36家退市风险警示(*ST)公司,王利表示,据了解,有不少正在或者已经通过改善经营、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退市风险,相关情况请以公司信息披露为准。相关媒体报道指出的66家可能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ST的公司,并不意味着都会退市,这些公司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化解退市风险。
他还指出,ST是指其他风险警示,与*ST不同,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规范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公司并不会因此直接退市,整改合格后就可以申请撤销ST。
“退市是有严格标准的,请广大投资者多从法定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防止被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所误导。证监会将依法平稳推进退市监管,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对不负责任、严重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媒体,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规问责处理。”王利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4月份退市新规发布不久,就有观点认为,新规将对微盘、小盘股走势造成较大冲击。4月16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退市指标调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并非针对“小盘股”。在标准设置、过渡期安排等方面均做了稳妥安排,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市场有观点认为“本次退市规则修改主要针对小盘股”,这纯属误读。
6月6日,上述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再次就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退市情况表态,他指出,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
退市新规实施业内:2025年4月退市压力或会加大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自2020年《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以来,A股开启常态化退市。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更大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4月12月,证监会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新规)。
据了解,退市新规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其中,在退市标准方面,一是严格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调低2年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门槛,新增1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二是将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导致资产被“掏空”、多年连续内控非标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增强规范运作强约束。三是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四是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中信建投证券陈果策略团队此前指出,退市新规专门设置了缓冲期以稳定市场预期,比如,1年造假、连续2年造假的退市指标,以2024年度作为首个起算年度;连续3年造假的退市指标,以2020年度作为首个起算年度;财务类退市指标、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指标,均以2024年度作为首个起算年度。
而根据市场规则,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结束后,问题公司的股票会因各种原因被实施ST或*ST,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也指出,根据测算,沪深两市明年适用组合财务指标触及退市的公司预计有30家;明年可能触及该指标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约100家。这些公司还有时间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2025年底仍然未达标准,才会退市。
陈果策略团队也指出,2025年4月和2026年4月,退市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剧。但未来随着大量尾部垃圾股出清和市场对投资者回报的进一步重视,市场生态有望迎来转折性变化。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