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形势存在复杂与不确定性,经济局势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运作带来新的挑战,尤其对企业投资决策、供应链安全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
12月23日,根据研究公司Dataforce的一项调研,由于欧盟对中国出口汽车加征关税,中国电动车厂商出海欧洲遇到了新的阻力。该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降至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包括电动车以及新能源电池在内的科技行业是中国企业在出海时遭遇挑战的缩影。本月早些时候,一项由罗兰贝格为中国驻欧盟商会展开的调查也显示,受访的在欧盟的中国企业中,有68%的企业表示,海外的商业环境在过去一年有所恶化,阻碍了企业在当地的运营。其中,主要问题包括贸易壁垒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公开招标存在障碍,获得补贴的可能性降低,以及投资审查时间更长等。
尽管如此,仍有43%的企业表示,今年对欧盟的投资仍将高于2023年。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主要因素是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进入需求旺盛的大型市场以及数字和绿色经济领域的新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咨询公司贝恩建议中国出海企业更谨慎评估国际市场潜在风险,增强应对能力,加速业务调整与战略升级,有效应对风险并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尽管这两年出海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目前大部分出海的中国企业依然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到市场进入阶段。虽然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管理与人才、本地客户洞察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在存在显著短板,离规模化国际运营仍有一段距离。”
贝恩公司董事经理陈诗萌表示,对于中国致力于出海的企业而言,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本地化运营的能力,包括在当地建立研发、生产、产品设计以及销售团队,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的需求。
她以联想为例称,作为重资产的高科技公司,联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都是本地化运营的,当地生产的产品也是服务当地市场的,形成了一个区域的自循环。她同时强调,在高科技相关的行业,出海时应特别重视数据合规以及知识产权出口的合规性。
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彭弱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出海时更偏向于高科技产业,包括医疗健康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出海和过去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己加工制造的小商品卖出去有本质的区别。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由于这一行业的产业链较长,很难有企业能够从头到尾把整个产业链都做了,比如充电桩、电池以及充电桩的安装到售后服务等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帮助企业打通闭环。”彭弱溟表示。
他援引数据称,2022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无论从交易的笔数还是金额来看,每年都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随着出海的业态更丰富,产品更高端,就需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海,投入更多资源,在海外建供应链、工厂等,对企业的出海运营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