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从全国的县域来讲,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第一县。”日前,在赛迪顾问主办的食品产业新型工业化论坛暨2024预制食品(预制菜)产业基地生态大会上,莘县县长张云生表示,莘县学习了寿光的大棚种植技术,经过持续发展,年均瓜菜产量520万吨左右,已超过寿光约370万吨的年产量。
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县粮食产量超22亿斤,年出栏小肉食鸡3亿只、生猪120万头。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基础上,张云生介绍,莘县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了小肉鸡、粮食、蔬菜、大豆等加工的预制菜加工产业集群。2023年全县有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83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在会上,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爽发布了《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研究》(简称《研究》),莘县位列第20位,成为农产品驱动模式的预制菜产业基地的重要代表。此外,预制菜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还有特色食品驱动模式和消费市场驱动模式。
综合《研究》和与会专家观点,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预制菜产业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着眼当下,行业还面临产业基础薄弱、行业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同质化竞争和产品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接下来要从推进相关标准制定和落实、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预制菜产品差异化发展、加强市场推广等方面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福建、山东、广东拥有最多百强产业基地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重新界定预制菜的概念、标准体系建设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内容,明确指出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
从省级层面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湖北、宁夏、江苏、广东、山西、山东、河南、福建、内蒙古等25个省份已出台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
《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值为3716.5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小幅回落,但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研究》发布了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单。入选基地呈现区域分布不均特征,其中东部地区50个、中部地区30个、西部地区16个、东北地区4个。
从需求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餐饮需求量大,为预制菜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从供应链体系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供应链体系较成熟,为预制菜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高效的物流支持。
从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所在的省(区、市)分布数量来看,入选基地百强数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福建、山东、广东,拥有基地数量分别为15个、13个、12个。
《研究》指出,2024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产值呈金字塔形分布,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基地有9个,产值50亿元—100亿元的基地有18个,产值20亿元—50亿元的基地为28个,产值20亿元以下的基地最多,共计45个。山东、福建、河南预制菜规上企业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251家、211家和118家。
推动预制菜产品差异化发展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黄新望在会上表示,预制食品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产业,我国预制食品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产业具有一二三产融合的特点,且具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创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转化升级等优势,叠加新的消费模式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预制食品产业将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同时,黄新望坦言,现阶段预制食品产业发展还面临产业风险和产品风险。一方面产业基础薄弱,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预制菜泛化、同类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也制约预制菜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预制菜产品也存在质量安全、农药兽药残留、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冷链、储存和营养健康等一系列问题。
黄新望也表示,相对于传统食品产业,预制食品产业最大优势是预制菜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标准化,这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为更好应对当前预制菜发展面临的问题,黄新望建议,要聚焦预制菜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以及相关监管要求和标准体系的推广应用;要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落实主体责任,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将先进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应用;要注重预制食品的市场定位并加强市场化推广等等。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要提高我国预制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力研究速冻保鲜技术,尽可能保持更多品种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二是创造条件,减少产品在途的环节和时间;三是加强与预制菜本质特征相关的其他领域研究,比如包装、充氮技术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