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论坛热议科技金融
2024年12月23日 00:19
作者: 李秀梅
来源: 北京商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12月20日,由中外企业文化、北京商报社主办的2024年度(第十届)北京金融论坛暨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揭晓活动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经济大变局视角下的科技金融”。与会嘉宾共同梳理科技金融发展脉络,讨论现状与难点,展望未来路径方向。

  在过去一年的经济领域中,金融、科技都是高热词。科技金融不仅在“五篇大文章”里居首,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工具。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在论坛伊始的致辞中表示,资本与技术的善恶之辩、创新与监管的博弈、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几乎贯穿全年的新闻榜首和热搜。在此背景下,以“科技金融”为主题,从媒体观察的视角展望新一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在全球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的当下,科技创新的成本增加,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深化进一步提高了资本需求。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徐元春等嘉宾热议科技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科创生态体系,既深深植根于技术革新的基础之上,也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强大后盾支持。在以“如何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解琦、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骁勇、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结合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发表了观点,并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进行总结。

  当前,居民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财富管理行业生态更加完善。在“低利率下财富管理新方向”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宁威主持,长城人寿保险总经理王玉改、嘉实财富总经理助理张吉华、工银理财研究部副总经理宋玮、信银理财投资研究部副总经理李伟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赵忠哲共同热议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财富管理的新趋势与新变化。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2024年度北京金融论坛特别报告《科技金融:路径与创新》正式发布。报告不但把脉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最新政策方向,也就各类型硬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就科技信贷、科创债券、科技保险等在内的各项金融工具最新探索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现。

  论坛的最后,2024年度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正式揭晓,分别由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中金公司、度小满获得。

  北京商报记者李秀梅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2025年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复苏

  2025年中国经济会在波动中复苏。近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政策,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对于如何定义财政更加积极,我们认为赤字比率会进一步提升,或会到4%的水平。同时,会议也提到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也是时隔14年来相关政策首次从稳健回归适度宽松。另外,自9月26日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发布一系列财政政策,如地方政府化债政策等,相关政策在2025年会继续发力,从而支持我国经济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

  在大类资产方面,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中央财政还有一定的扩张空间。赤字比例提升,以及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有望进一步扩容,会支持2025年经济回升。在未来半年,或会迎来社融增速波动性回升。

  A股方面,自9月26日后,A股迎来一波较明显的复苏,体现在股票指数上升、股市交易量回升,但这更多的是个人资金回归资本市场。以核心城市房价企稳和信用周期拐点的启动会作为重要信号,这或是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发令枪”,若机构投资者顺利进入股票市场,则有望推动股票指数进一步企稳回升。

  从国内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对于人民币汇率有一定支撑,但目前仍处在强美元和美元指数高位的水平,所以对于主要的非美元货币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我们对于2025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不悲观,但汇率波动或仍较大。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要构建“金融+非金融”生态圈

  自去年底科技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纷纷响应,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相较原来“科创金融”中更多讨论“创”,主要关注中小微企业来说,如今“科技金融”覆盖范围更为完善,关注的不仅是中小微企业,还涉及高精尖科技,要加强对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当下影响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科技企业的高风险特性、缺乏有效抵押物,以及缺乏多元化的金融生态、风险投资和银行联动不足、金融科技应用不足等。另外,还有信息不对称、融资周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痛点,单一的金融产品支撑不足,造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也构成了科技金融发展实践中的难点。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支持基于“技术流”信息的风险评估,建立科技金融风险监测模型,这将是未来应用的一大方向。科技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风险在于科技研发本身的不确定性。

  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非金融服务需求,将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促进科技的发展,另外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开辟潜在客户,增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进而从此前的拼价格、低水平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的竞争,构建核心的竞争能力。

  要构建“金融+非金融”生态圈,只有真正构建相对闭合稳定生态圈的金融机构,未来才能在科技金融领域有更强的竞争力。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徐元春:

  大模型正在快速走向应用时代

  数字员工并不是新概念,但它现在大不相同。数字员工不仅能完成一个任务,还能慢慢开始承担一份工作。当它具备非常强大的能力,企业整个人力投入会实现边际成本递减。

  刚开始企业尤其是国内金融企业大批量采购基座大模型,用来做训练。后来更多采购大模型相关应用,也就是大模型和Agent。整个大模型、Agent包括数字员工应用,正从最开始面向用户的交互、面向营销获客,慢慢走向更加深度地和核心业务流程的绑定,包括企业核心数据知识的使用,甚至更多的金融企业开始使用基座大模型基于自己的数据创建自己的企业大模型。

  可以预见,未来用Agent这种方式,可以替代掉原来的数据和信息化系统。Agent,具体到数字员工,带来的颠覆来自于它在整个流程端的创新,从而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生产力。

  前身是微软小冰团队的小冰公司,自2013年就开始做开放类的对话、大模型,小冰对大模型的判断有诸多事实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个提出“AI Being”,包括数字员工概念、实现虚拟生成算法和大模型双备案、为金融企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等。

  正因为已有实践经验,徐元春强调,“大模型正在快速走向一个应用的时代,应用以Agent为核心,Agent应用又以一个数字员工作为实现的载体。未来很多企业面向知识型、信息服务的员工可能90%以上都由数字劳动力提供”。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

  致力成为科技金融发展历程的记录者

  科技金融由“科技”和“金融”两个词组成,“金融科技”更关注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金融科技”不同,科技金融更强调金融服务科技。

  从发展格局来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体系占据主力军位置,他们努力破解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难题,着力于科技企业的真实痛点。创投、保险呼应而上,科技金融领域生机蓬勃。

  作为专业的机构媒体,北京商报致力成为科技金融发展历程的记录者与见证者。2024年,北京商报联合“深蓝媒体智库”,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科技金融的数据、案例,联合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调研了众多科技企业,取得了一些案例和分析认识。相关成果也将在金融论坛年度报告《科技金融:路径与创新》中展示发布。

  展望不寻常的2025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政策表述如何解读和落地实践,不仅是金融业,也是制造业、流通消费领域、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同样是未来一年北京商报的重要选题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机构媒体敏锐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表述,通过产、学、研、媒、政各方共同搭建的媒体智库平台,以信息交流形成共识,以沟通理解形成共鸣,借资源破圈形成共享,推动行业协作共建共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北京金融论坛热议科技金融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