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以综合施策打通消费环节的卡点和堵点
2024年12月15日 23:20
作者: 一财评论员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内需作为国内大循环主动力站在了我国经济舞台的中央。

  1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发展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在扩大内需方面,明确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等。

  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自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来,11日至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了进一步布署。

  改革开放是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内需是国内大循环的主动力,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等。显然,发改委明确要实施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具体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行动指南。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

  为此,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是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支撑地位的必要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等,以落实扩大内需,反映决策层对消费层面的战略布局是系统而富有前瞻性的。

  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塑造着经济韧性,并是我国吸引国内外四方来宾参与合作博弈的关键支撑,大市场潜藏着更大的创新发展机会。而有效需求不足凸显中国在消费需求上还存在不小的潜力,一旦能有效激活消费潜能,经济回升向好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就会有更显著的可信度。

  近年来决策层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极大地发挥了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当前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无疑将是明年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施力场景。

  而这些促进消费的政策要有效发挥效用,需正视当前消费中存在的卡点和堵点问题。

  需要看到,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需通过增加收入、稳定就业和完善社保福利体系建设等,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修复人们未来养老、医疗等的压力,才能让人们将更多预防性储蓄转化成可支配收入。

  具体而言,这需要基于让人们可感可得的方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轻税薄赋等将更多的国民收入转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适度推进税制结构改革,将以增值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逐渐转向以所得税等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通过税制改革为消费市场营造有利于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支持框架。

  此外加快推进社保医保改革,可适度通过扩大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医保缺口的比重和范围,因为目前中国有400多万亿的国有资产,如果能将其中的一部分填补社保医保的缺口,将有助于这些庞大的国有资产从产业资本转型为消费资源,这将消除居民对未来养老医疗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激发人们将本用来做预防准备的储蓄转为即期消费。

  当然,要有效激发消费潜能,除了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税制改革和社保医保改革等为居民营造远无虑、近无忧的确定性之外,还需提供的就是公序良法的消费环境和交易秩序。

  消费是对美与善的追求,相比于扩大资本的投资生产活动,消费所需的制度和秩序更为复杂,即要促进消费,就需保障交易的有效有序进行。因为消费涉及商品和服务产权的流转和交换,涉及的法律关系更为丰富和复杂,尤其是当下许多交易钱货等不是共时完成的,而是支付发生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这就要求不仅要完善严格的产权界定和规范,还需护航交易中复杂的责权利关系的保护和救济。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消费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和享受,14亿人的超大市场规模,需要的是将更多的国民收入转变成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让消费成为享受而非负担,消费才能内生成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一财社论:以综合施策打通消费环节的卡点和堵点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