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尾声,全球光伏人的目光聚焦于四川宜宾。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光伏协会主办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宜宾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光伏行业领袖、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光伏产业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这样一场一年之中最重磅的行业会议之所以选择落地宜宾,体现了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综合产业优势和当地政府的发展决心。继建成“动力电池之都”后,宜宾自2022年开始发力光伏领域,陆续引入英发德耀、高景太阳能、和光同程、正泰新能等链主企业,以及福莱特、聚和银浆等配套产业链头部企业,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迅速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综合产能跃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94亿元;今年1-10月,全市晶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0%。如今的光伏产业不仅是宜宾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更是宜宾招商引资、建设产业集群的又一成功案例。
为什么光伏产业会在宜宾生根发芽,迅速成长为产业森林?经历低谷后的光伏行业,将如何穿越周期,探索新出路?城市与产业的有机碰撞,在这里展开。
切入光伏赛道,宜宾的前瞻与务实
宜宾光伏产业今日的枝繁叶茂,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前瞻性规划和政策支持。回看早年的宜宾,产业以“一黑一白”为主,“黑”指煤炭业,“白”指白酒业,均属于传统资源型、制造型行业。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浪潮来临之际,宜宾市政府把握住了时代风口,果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类产业转型。2016年,宜宾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将发展新兴产业摆在了新高度。随后,宜宾陆续引进了多家新能源企业,包括2019年引进宁德时代的重磅合作,逐渐实现了向“一蓝一绿”的新产业结构转型,其中“蓝”指数字经济新蓝海,“绿”指绿色新能源。
转型成效显著。从2018年到2023年,宜宾“一黑一白”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1.8%下降至19.3%,绿色低碳产业占比则由14.3%提升至41.5%。在新产业中,动力电池的发展最令人瞩目。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01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6.79%;全市动力电池销量96.33GWh,占全省的91.5%、全国的15.6%,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动力电池之都”。
与此同时,宜宾将同为“新三样”的光伏瞄准为下一片战略阵地。和动力电池相比,宜宾的光伏产业起步于2022年,相对较晚,在发展数十年的光伏行业内也属于后发者。但这并未影响其发展的步伐,宜宾市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宜宾市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考察产业链和招商引资,推动宜宾光伏业向前迈进。
第一财经了解到,最初为了更好地切入光伏行业,宜宾市政府成立了金融光伏专班,由相关负责人学习产业链、生产环节、龙头企业生产情况,确保能够更懂行业,推动高质量招商。在充分了解行业情况后,宜宾政府团队分析了硅料、拉棒、切片等多个环节,认为组件环节运输不占优势,硅料方面临近市州已有产能,最终敲定由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池片环节切入。随后,宜宾引入了专注电池片生产的大型光伏企业——英发德耀,为打造差异化城市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签约落地,2023年,宜宾市政府提出“4+4+4”工业发展道路,其中的第一个“4”即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主导产业,正式确立了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
宜宾市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亦落到实处。2023年3月,宜宾市委全力支持高新区建设千亿元级光伏产业园。同年9月,6家百亿元级光伏企业落户宜宾高新区,宜宾的签约电池片产能跃居四川省前列。
宜宾高新区成为了光伏企业的乐土。入驻宜宾高新区的120余家企业当中,光伏行业企业占比超过90%。目前,宜宾市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35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其中投资超百亿项目7个,现已投产项目24个,建成拉棒产能58GW、切片产能50GW、电池片产能53GW(全部为N型电池)、组件产能2GW,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搭建起了全产业链集群,综合产能在全国名列前茅。
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表示,地方政府要当好光伏先进产能的促进者,引导企业和行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能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难看出,宜宾对光伏业的引入和发展保持了着清晰的战略规划。
成为光伏沃土,宜宾有哪些要素优势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为光伏产业新城,宜宾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政府的牵头作用,这里本身也具备绿电、交通、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势。
三江交汇处的宜宾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绿电优势。宜宾清洁水电资源达80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85%,每年可吸纳外送绿电量约160亿度。光伏制造企业用电量大,宜宾丰沛的水电不仅在电价方面极具优势,更可以大幅减少光伏产品的碳足迹。
今年,宜宾高新区在全国首创绿色微电网,整合径流式水电站绿电资源,在川能投地方电网供区内规划建立独立电网,旨在打造全国首例绿电全程可追溯、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微电网。据悉,绿色微电网年供电能力50亿度,分三期建设,一期年供绿电可达10亿度已经建成;二期整合横江流域水电、光伏发电,年发电能力约17亿度;三期整合抽水蓄能,凉山、云南等绿电资源年发电能力23亿度。这一方面为光伏产业提供了廉价的清洁能源,也为出口企业满足欧美碳排放标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有力保障,成为企业选择宜宾的重要理由。
地处川渝滇黔交汇处的宜宾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是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也是全国63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50个铁路枢纽之一,还拥有通航36城的五粮液机场。从这里出发,向东可沿长江直通长三角,向南可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及东南亚市场。
健全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为光伏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通过水运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今年12月,英发德耀的105万片太阳能硅片通过长江运输出口至印度尼西亚,成为四川光伏产品首次通过江海联运出口海外,企业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这样的物流优势,使得宜宾在光伏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光伏是一个技术高速迭代的行业,其研发和制造都需要大量人才。宜宾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三江新区建立了总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拥有12所高校、13家科研机构和2个院士工作站,在校大学生接近10万人,成为四川省内除成都外最大的高校聚集地。宜宾大学城的建设精准服务于本地的产业转型,通过高等教育和高新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推动了产教城一体规划建设发展。
宜宾选择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并持续大力投入。今年10月,宜宾发布第三批“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共涉及5个产业领域,11项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金额达到1.25亿元。而此前宜宾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等产业领域的“揭榜挂帅”榜单金额更是超1.7亿元。
目前,宜宾晶硅光伏产业发布实施的7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中,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钙钛矿和叠层光伏电池课题榜单金额1亿元,西安交大吴朝新教授、西南大学宋群梁教授等6个国内顶尖团队参与揭榜。同时,宜宾持续推进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共建宜宾市逸仙中山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宜宾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
众人拾柴,光伏寒冬中燃出宜宾热度
眼下,光伏行业仍处在寒冬之中。供需失调、价格厮杀以及国际贸易壁垒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本次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行业强劲跳动的脉搏。本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商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宜宾市政府、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重点光伏企业代表、智库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约1500人参会,盛况空前。
第一财经在大会现场观察到,参会人员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企业家座谈会上,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正泰新能源等企业高管各抒己见,就光伏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市场问题热烈讨论。面对周期波动,行业人士们展现出了积极面对挑战、主动谋求出路的信心与姿态。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介绍,光伏行业今年在逆境中砥砺前行,今年1-10月,国内制造端、国内应用端都呈现规模扩大的态势,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20%;国内应用端板块,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81.3GW,同比增长27.2%;出口方面,电池、组件出口量也有明显增长。但另一方面,产业链价格下降、制造端产值下降、出口额减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国内产能分布方面,王勃华指出,2024年,西南地区的绿色能源优势得到了更大重视,在多晶硅、电池片等环节,四川省的产能实现了跃升。在这一“光伏西进”的趋势中,宜宾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当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普遍开工率偏低的情况下,宜宾的重点光伏企业开工率仍保持在80%以上。
宜宾光伏产业的活力从何而来?答案之一便是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英发德耀是第一家落户宜宾投资超百亿元、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亿”光伏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张敏回忆道,起初公司选址非常慎重,考察过内蒙、青海、云南等多个省份,最终选择了绿电资源丰富的四川,又在乐山和宜宾之间最终选定了宜宾。
“宜宾市委和市政府很有决心,坚定发展光伏。水、电、土地等企业建设运营的关键保障要素全部给我们解决,办事效率非常高,甚至主动带企业寻找客户。此外,宜宾具备交通区位优势,产品走水运成本低,高管们从长三角到宜宾往返乘飞机非常方便,让我们选择在宜宾投资建厂。”张敏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英发德耀从谈判到签约仅用了12天,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50天,刷新了行业速度记录。目前,英发德耀在宜宾的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成为“双百亿”光伏企业。英发德耀一、二期24GW的电池片生产项目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三期16GW的电池片生产项目预计明年5月投产。英发德耀的智慧工厂每天可生产450万片电池片,相当于每0.8秒就可生产一片。其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27.02%,位居行业前列。
从企业角度出发,解企业之所忧。宜宾高新区副主任叶平曾对外表示,在招商引资上,宜宾注重招引产业上下游企业,为企业降本增效。四川高景太阳能主业之一为拉棒,过去其拉棒所需的坩埚材料需从内蒙古采购,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宜宾政府主动帮助引入坩埚供应商,实现了就近配套,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相似的逻辑下,高景的硅片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隔壁的和光同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方合力成就了宜宾速度。英发德耀项目一期开工投产用时150天;四川高景拉棒切片投产用时75天;和光同程电池片项目投产用时147天,达到20GW产能仅用3.5个月。在宜宾,绝大多数项目均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政府展现了强大的行政效率,企业也展现出了优秀的运营能力。
另一方面,宜宾从一开始就力主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集群效应让企业在寒冬中得以在宜宾“报团取暖”。隔墙配送、同墙免检为企业节约20%以上的成本,促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让企业能够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端。
除此之外,在行业下行来临之际,宜宾及时出台“科创十条”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并以“基金+产业”模式设立20亿元宜宾绿色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雪中送炭,展现出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定力。
结语
光伏行业的引擎仍在轰鸣。以2024光伏年度大会为契机,宜宾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建强宜宾光伏产业链和创新链,聚焦会议会展、决策咨询、产业培育、科研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强交流沟通、数据共享、项目合作,推动宜宾乃至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目标的指引下,光伏承担着替代传统能源的历史性使命,行业“长坡厚雪”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行业的深化调整后,中国光伏企业将逐渐完成产能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走进下一个上行期。届时,宜宾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为世界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