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健北京报道
主持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写进中央文件以来,各地都在加快布局新赛道、新产业、新行业。那么,当前各行业如何因时因势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于泽: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抓住“新”和“质”,以此构建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数实结合”向“实数结合”思维的转向,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势,集聚主导型产业发展。
对于“新”,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制造工艺的创新、生产流程的创新和新的生产要素。同时,更突出的是产品的创新,只有通过新的主导产品,才能引领经济新动能。基于以上维度,通过一系列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
首先要抓住生产要素如何向新质生产力聚集这一重点问题,从制度、体制等各个维度进一步扩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当前对新质生产力的分析主要探讨如何提高生产的效率。但对于生产力而言,更需要思考如何去拓展产品的品类。换言之,如何能够找到未来“新”的主导型的大规模产业,通过产业聚集进一步带动整体的产业升级。
当前,各个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因时因势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我认为,应该从三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要依托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产业。以前我们讲“数实结合”,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数结合”,也就是说,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更多地将数字技术导入实体领域。
其次,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监管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关系。只有推动监管体系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才能更好支持新兴产业,因此需要改善监管方式。
最后,还要努力集聚力量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推动研发能力的提升,科研成果市场化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对于新质生产力如何帮助企业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竞争优势,我认为,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利用好两个大市场。一是国际大市场,二是国内大市场。只有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势,才能够进一步聚集推动主导型产业,进一步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从而构建全球产业链上的链主型企业,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