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人工智能+”行动被多次提及,正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要义就在于科技创新,目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落脚点还在生产力,未来主战场仍然是实体产业。与过去不同的是,未来的实体产业发展不再是‘单点开花’,而是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升级。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引擎之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人工智能将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而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不一样,人工智能是关于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数据等基础技术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则是使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反映了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关注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期望。“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将AI技术简单地应用到传统产业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这一行动有助于加速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同时也为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在部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同时,也提及“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们的应用能够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技术的安全和可靠性。”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壮大耐心资本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到,发展耐心资本。
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王鹏认为,这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等方式,可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其中,壮大耐心资本意味着鼓励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与短期资金相比,长期资金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价值创造,而不是短期的股价波动和投机行为。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提高融资稳定性,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耐心资本指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且对资本回报有着较长期限展望的资金。它愿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周迪认为,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创新型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和市场拓展。因此,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推动它们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耐心资本的注入也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余丰慧看来,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为企业提供除了资金以外的支持。这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则是为了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获得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