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暴力降息!
12月12日,瑞士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0.50%,为今年以来连续第四次降息,高于市场预期的25个基点。这是瑞士央行自2015年1月紧急降息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
新任瑞士央行行长马丁·施莱格尔称,如果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降息仍是主要工具。瑞士央行愿意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受此影响,瑞士法郎汇率走低,美元兑瑞郎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0.5%,瑞士股市指数则直线拉升。
在瑞士央行之后,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迅速转向欧洲央行的议息会议。北京时间12月12日晚间,欧洲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选择较为温和的25个基点降息路径,而非更大规模的50个基点调整。
下调50个基点
12月12日,瑞士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0.50%,为今年以来连续第四次降息,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5个基点。
此次降息是瑞士央行自2015年1月紧急降息(当时突然取消与欧元的最低汇率)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
今年以来,瑞士央行的降息动作尤为激进。今年3月,瑞士是第一个放松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已累计实施四次降息,以抑制本国货币升值和消费者价格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是瑞士央行新任行长马丁·施莱格尔 (Martin Schlegel) 上任后首次做出的,较前任托马斯·乔丹 (Thomas Jordan) 的货币政策有所加速。乔丹在今年年内曾三次下调利率,每次降息幅度为25个基点。
在宣布降息前夕,接受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中,超过85%预测瑞士央行将降息25个基点。
“本季度潜在通胀压力再次下降。瑞士央行今日降息50个基点正是考虑到这一发展。”瑞士央行周四施莱格尔主持的首次会议后表示。“瑞士央行将继续密切关注形势,并在必要时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在中期内保持在与价格稳定相一致的范围内。”
瑞士央行表示,必要时将调整货币政策,愿意在必要时活跃于外汇市场。本季度潜在通胀压力有所下降,将确保通胀保持在区间内,预计明年增长应该会有所回升。国外的事态发展是瑞士面临的主要风险。
瑞士央行认为,美国未来经济政策走向仍不确定,欧洲政治不确定性也有所上升。
该央行预计,瑞士2024年GDP增长约1%,2025年增长1%~1.5%(此前预测约为1.5%);2024年通胀率为1.1%,2025年为0.3%,2026年为0.8%;2027年三季度通胀率为0.7%。
施莱格尔称,如果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降息仍是主要工具。瑞郎的发展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瑞士央行仍愿意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
施莱格尔表示,将继续监测通胀压力,必要时将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如果没有今天的降息,通胀预期会更低。未来通胀路径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中期通胀压力已明显下降。
受此影响,瑞士法郎汇率走低,美元兑瑞郎在利率决议公布后一度波动近60点,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0.5%,瑞士股市指数则上涨0.5%,稍早时候曾下跌0.1%。
为何暴力降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幅降息之后,瑞士的利率已经处于全球最低之列,这也凸显了瑞士政策制定者在试图防止通胀过低时所面临的困境。
据最新公布通胀数据,今年11月,瑞士通胀率同比上升0.7%,而10月份的通胀率为0.6%。
尽管瑞士央行持续降息,但瑞郎被广泛视为欧元区政治动荡中的避风港,瑞郎的升值压力持续加剧。今年11月,瑞郎兑欧元汇率一度接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9月,瑞郎兑美元汇率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不过此后有所走弱。
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百达资产管理等大银行认为,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将提振瑞郎需求。
但强势的瑞郎令瑞士出口前景蒙上阴影,而出口机会已经因海外需求低迷和销售订单疲软而受到抑制。
瑞士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协会 (Swissmem)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瑞士科技行业持续低迷,并强调,“关键指标表明短期内不会出现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强政治层面的努力,以促进瑞士出口经济进入不断增长的市场。”
百达银行经济学家Nadia Gharbi表示:“欧洲经济增长疲弱,可能爆发贸易战。不能排除瑞士央行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
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瑞士央行采取负利率措施的门槛仍然很高,官员们将首先采取大规模外汇干预政策。
Mirabaud首席经济学家Gero Jung表示,对瑞士央行官员们来说,与负利率相比,干预汇市的危害较小。
在瑞士央行降息之后,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迅速转向欧洲央行的议息会议。
北京时间12月12日21:15,欧洲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在通胀接近2%的目标水平的情况下,欧洲央行预计将实施年内的第四次降息,以缓解利率对该地区陷入困境的经济制约性。
根据最新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选择较为温和的25个基点降息路径,而非更大规模的50个基点调整。这一决定将反映出决策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审慎态度,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量。
但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周四将降息50个基点,原因是近期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和通胀走软。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