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华强北的老板们最先知道。
一些AI硬件,正在悄无声息地撤离华强北。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华强北了解到,部分在华强电子世界出售AI音箱、AI戒指的档口已经在今年年中停止售卖。赛格电子市场的档口老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零售利润不高,但只要批量出货,工厂依旧愿意为客户定制AI硬件。
不少AI硬件已经悄然退场,但华强北并不缺乏AI元素。AI吉他、AI翻译器、AI眼镜等产品仍在销售。只不过,当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之后,会发现:此AI非彼AI。相比植入AI大模型,并与消费者产生交互的实际功能,大部分产品包装上的“AI”其实只是一个营销的幌子。
尽管AI没有在华强北找到最合适的落地硬件,但华强北依然给AI留了位置。“我们和市场一样期待下一个AI爆品的出现。”一位档口老板说。
那些消失的AI硬件
加30元,普通音箱就能摇身一变,成为“AI智能音箱”,这样的故事,恐怕只能发生在华强北。
林哲(化名)在赛格电子市场经营一个档口,他也是为数不多将AI写进店名的档口老板。“我们平时主营业务还是手表、耳机、音箱,但因为有自己的工厂,所以也支持定制AI硬件。”当记者以采货人的身份到档口看货时,林哲向记者解释,只要是静态的科技硬件,比如音箱、耳机、投影仪等设备,都可以接入文心一言、豆包等国内大模型,变为AI硬件。
以一个批发价为320元的音箱为例,只要350元,就可以将该音箱升级为AI音箱,支持语音遥控、聊天交互等功能。“普通音箱的毛利在20%左右,加了AI之后可能往上浮动三个点。”林哲说,加入AI本身的利润比较薄,只能靠走量赚钱,“起订总额是3万元以上,出货期至少一个月”。
从接到订单总额50%的定金开始,林哲就会给客户提供一个新的方案,以确定外观和功能。以音箱为例,在方案通过后,林哲会联系工厂生产模具,根据定制方案植入主板、放置芯片、喇叭等部件。“我们接到的外贸订单比较多,比如AI戒指、AI音箱等,主要是通过贴牌的形式销售到海外市场。”林哲说。
虽然在华强北有一个售卖AI硬件的窗口,但林哲并不销售AI硬件的现货,只接受批量定制。
在林哲的柜台上,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版本的音箱、耳机和手表等硬件,但均未单独搭载AI系统。林哲告诉记者,去年卖过几个月AI戒指,但“根本卖不掉”,“问的人多,买的人少,因为大家在试用后发现戒指有的功能手机都有,没必要单独再买一个戒指”。林哲说,后来自己就不在档口放AI产品了,只接受大单量的定制。
“什么有钱搞什么”,这句话对于华强北大部分老板来说,或许是唯一的生意经。“不来钱的货我们为什么要卖?”林哲说,目前档口主要的出货量仍然是高仿版本的耳机、手表、音箱等潮品,AI硬件的接单次数少,且不稳定,基本靠老客户介绍。“原先在华强电子世界的一到三楼,也有一些档口会卖AI音箱,但今年六、七月份已经基本都不卖了,因为赚不到什么钱。”一位华强电子世界的档口老板说。
生产周期长,压货风险高,这或许是AI硬件悄悄撤离华强北的主要原因。
AI只是“幌子”?
尽管AI硬件已经撤离华强北的零售柜台,但AI在华强北,仍然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符号。
在赛格电子市场,“AI Translator(翻译机)”随处可见。记者在赛格电子市场的一楼,看到不少外国消费者正在试用一家档口的AI翻译机,一位外国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准备先买一台260元的AI翻译机,如果用起来觉得不错的话,自己离开华强北前,会买更多。
“AI翻译机和智能眼镜是外国人买得最多的产品。”陈赛(化名)在赛格通信市场经营一家档口,主卖AI翻译机、投影仪和智能眼镜。当记者想要了解AI翻译机时,陈赛一口气向记者展示了十二款不同的产品,价格在100元至450元不等,包装上均印有“AI”“Intelligent”“Smart”等字样。
陈赛现场教记者使用了一款450元的AI翻译机,这款店内售价最高的AI翻译机能够实现语音翻译、离线翻译、拍照翻译和同声传译等功能。其中,当记者点进“超强AI”功能的时候,页面显示出了“出国旅游”“健身教练”“营养师”“生活自助百科”等子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相关功能与之进行语音对话。
陈赛透露,大约有三款AI翻译机都带有这个功能。至于其他AI翻译机搭载了什么AI功能,陈赛并没有直接回答第一财经记者,他表示产品能够直接识别语音,并翻译成文字,联网的话还可以实时转译。
在华强电子世界,记者还看到了AI吉他。当记者上前询问店家产品的AI功能具体有哪些时,店主告诉记者,AI吉他连接了单独的APP,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得弹吉他时的指导,并显示实际准确度。
一位卖智能眼镜的档口老板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档口出售的眼镜没有复杂的AI功能,只能拍照、听歌和接挂电话,“其实就是蓝牙智能眼镜,如果有客户点名要AI眼镜,我们会说清楚这款不是”。
在华强北,似乎处处都有AI的影子。但影子的明面是科技的进步,还是营销的幌子,似乎还很难说。
等待AI爆品
在AI硬件上试过水的不止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
在市面上,Meta与Rayban合作的智能眼镜成了行业里的小爆款。在国内,今年10月,字节跳动旗下的AI业务豆包发布了首款AI耳机 Ola Friend。华为、小米等也发售过AI音箱2e、小米小爱音箱等AI音箱产品。深圳品牌SANAG塞纳也推出过AI耳机,消费者可以通过APP进行AI翻译、AI语音撰写、AI绘画等多种功能。此外,不乏离开大厂的创业者杀入智能硬件领域,如前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创立蜂巢科技杀入智能眼镜,锤子科技COO吴德周披露明年将发布与Ray-Ban Meta眼镜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品,离开阿里的祝铭明早年间创立Rokid发力AR(增强现实)眼镜。
入局者众多,但从销量来看,发售两个月,天猫旗舰店显示Ola Friend耳机售出4000+。根据RUNTO线上监测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音箱线上监测市场销量为99.2万台,同比下降24.7%;销售额为2.3亿元,同比下降31.6%。
实际应用场景有限、产品定位模糊导致目标用户群体不明确,以及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能力仍有待提高,种种因素都导致AI硬件市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场当前对AI硬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有待提升。”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诸如音箱等AI硬件已经进入市场一段时间了,产品迭代速度逐渐放缓,在功能上也没有更多创新,很难吸引到新的消费者。“AI耳机这样的品类,因其适用场景多,陪伴感强,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何基永表示,但如果仅仅是接上大模型,那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单买一副耳机,“只用手机就行”。
因此,入局者在探索AI硬件的时候,还需要与会议、运动等具体场景深度耦合,找到差异化的优势,例如讯飞AI耳机主打会议场景。
“AI硬件作为新兴产品,其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均需大量资金投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华强北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虽然具备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但在面对AI硬件这类高技术门槛的产品时,往往难以依赖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导致利润空间受限。“如何将AI和硬件结合,并在特定的场景中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发,这对华强北来说比较困难。”袁帅说道。
不过,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依旧给AI留了一个位置。“只要有市场、有钱赚,我们之后肯定会再上AI产品的。”林哲说,真正的AI硬件在华强北大规模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