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据中国充电联盟公众号消息,2024年1—1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75.6万台,同比上升23%。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73.4万台,同比下降11.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302.2万台,同比上升35.7%。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35.2万台,同比上升49.5%。
东方证券认为,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预计持续高增长,叠加国内政策刺激,国内充电桩布局较深的运营及制造公司有望迎较大弹性。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充电桩配套落后,叠加为配合新能源车下乡,下沉市场的充电桩建设将带动设备制造需求,预计后期将陆续看到设备企业新增订单。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电车保有量基数较高,随着渗透率继续提升将持续带动公共充电需求,运营企业将受益,盈利有望迎来拐点。建议围绕三个方向布局充电桩行业,一是充电桩设备端,建议关注:绿能慧充等;二是充电桩运营端,建议关注:万马股份等;三是超充产业链方向,建议关注:沃尔核材等。
中银证券表示,1)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带动充电桩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需求快速增长。2)整桩环节强者恒强,头部企业具备认证、成本、渠道优势。充电桩整桩环节作为产品集成与销售环节,技术门槛相对偏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或零部件自制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实现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性价比,在竞争中维持相对较高的盈利能力。3)模块环节存在技术门槛,大功率与高效率是未来发展方向。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伴随超级快充时代的到来,同尺寸充电模块的功率密度逐步升级。4)运营环节经济性提升,头部企业盈利有望率先改善。运营环节壁垒较高,马太效应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运营市场空间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服务费市场空间有望达到约80亿元,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6%。建议关注:英杰电气、特锐德、绿能慧充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