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如何有更大作为?专家建议“拓通道、提质量”
2024年12月12日 02:56
来源: 广州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日,广州市职业教育杨斌名校长工作室、谭永佳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广东省中职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等有关方面的嘉宾共同参加。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中,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就广州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俊

  近年来,广州中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80%左右中职毕业生升学,且大部分升入高职学校,未来还有哪些新机遇、新可能?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斌等职教人认为,中职教育必须持续打通升学通道,为学生争取向上发展的机会,这也符合高技能人才宜早、宜长周期、宜贯通的培养需求。从历史角度看,特定专业的中高职贯通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系统性改革。2021年开始,广东正式推行春季高考,推动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实施分类招生,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其中,中高职“三二分段”转段考核是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广州的高水平中职学校已基本做到“三二分段”专业全覆盖,招生人数占比约五成。

  不过,有与会人士提到,如今“三二分段”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中高职的合作仅限于一对一的校际合作,且优质高职院校积极性不高;二是贯通培养有不同程度的“硬衔接”“假贯通”,与产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仍有差距;三是尚未建立统一的贯通专业课程标准,缺乏相应的教材,高职与中职学习内容重叠,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为此,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校长黄素欢提议,广东可以借鉴江苏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据介绍,该模式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实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进行全链式人才培养。官网数据显示,其招生数约占全省中职招生数的30%,四、五年级在校生数约占全省高职阶段10%。

  为升级“三二分段”,广州从2024年起试点中高企协同推动长学制人才培养。当时,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计划招生50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在药剂、中药、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开展中高企协同长学制班,单个专业计划招生60人。长学制班将由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推动贯通培养。三方可根据需要安排教学场地及师资,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12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公示的名单显示,长学制试点拟增加12所学校和专业,将于2025年落地,具体招生人数需上级批准。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成波认为,“纵向贯通、自成体系”是职业教育理想的发展路径,“实现中—高—本—研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他表示,从招生分数等指标来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比以往大有提升,在此背景下,广州如能尽快探索中本贯通,同时提高中高职贯通的质量,将大大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会会长杨志勇表示,除了整合外部资源、期待政策支持,广州的中职学校更需要抓住窗口期,在提升发展质量上下功夫,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优势,中职教育“打铁必须自身硬”,奋发图强,重塑形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才能得到认可和成为“同等重要的一种类型教育”。

  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陈颂阳表示,广州的中职学校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等建设,在做精、做专、做优上下功夫,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素养类和职业技能类课程供选择,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中职教育。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中职教育如何有更大作为?专家建议“拓通道、提质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