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6%;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上涨0.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1月份受气温偏高及出行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国C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小幅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带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非食品中,能源价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8.2%。
从环比看,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也是受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影响。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7%,降幅超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董莉娟分析,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冷空气过程偏少,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其中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2%、3.4%、3.0%和1.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约八成。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2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51元/公斤,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03元/公斤,较10月31日的24.63元/公斤、5.40元/公斤分别下跌4.55%和6.85%,分别较去年同期的20.19元/公斤、4.77元/公斤上涨16.44%、5.4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日前表示,随着冬季和元旦的到来,食品价格可能趋于稳中有升。工业消费品除了能源价格受国际的输入性影响较大之外,多数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服务供给总体稳定。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会带动服务需求的扩大,对服务价格会起到一定的拉动。综合这些因素,下阶段CPI价格会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PPI方面,11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11月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分析,预计全年PPI增长-2.2%左右,PPI年内大概率延续负增长。展望未来,翘尾因素拖累减弱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需求恢复有望推动PPI降幅趋于收窄,但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供强需弱格局难改,PPI新涨价因素回升面临制约。预计年内PPI大概率延续负增长,全年PPI约增长-2.2%左右。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除超季节性因素、一过性因素等影响后,11月CPI和PPI数据均显示出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政策支持质效进一步提升、经济内生动能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充分体现出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企业部门与家庭部门信心加快恢复,以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回升势头更稳、增速更快。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