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提出阶段性目标,即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意见》的出台为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助力“冷”资源成为“热”引擎,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持久动力。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全国范围内滑雪场、冰场等设施大量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也全面蓬勃发展。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逐年递增,据统计,2015年至2023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700亿元增至8900亿元,增长速度远超传统优势行业,正在向万亿元目标稳步迈进。
当前,我国冰雪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其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冰雪经济过度依赖滑雪和冰雪旅游两大支柱,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不足,形成了冰雪经济产业布局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均不足的现状,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冰雪经济的发展模式对门票收入过度依赖,进一步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市场风险过度集中,受外在因素影响时,极易引起产业波动。并且,难以通过冰雪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另一方面,冰雪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非雪季设施设备大量闲置,固定成本居高不下。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冰雪经济的发展对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持续供需平衡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季节性用工的现状进一步影响冰雪产业人员就业的可持续性。因季节性所带来的不稳定的收入预期,还将会影响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优化,进一步加剧冰雪产业的专业人才缺口。
此外,在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进程中,“数智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冰雪产业在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 15大类的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全产业链,但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品牌主导,尤其是智能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应用尚未普及。这一现状反映出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助力“冷”资源成为“热”引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延伸冰雪经济的产业链,打造冰雪经济新业态。鼓励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以及冰雪旅游业的全产业链发展。鼓励产品制造商与运动平台和旅游服务商的深度合作,创造更多新场景,推动产品创新。探索“冰雪+”新模式,如“冰雪+文化”“冰雪+科技”等,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节庆活动,丰富冰雪经济文化内涵。积极打造一批基础较好的先行先试冰雪经济新业态示范区,逐步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冰雪经济新业态,增强产业抵抗风险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开发四季化冰雪产品,推动冰雪经济全面扩容。以室内滑雪场为主导,通过控温控湿,确保滑雪环境的安全与舒适,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在非雪季和南方地区的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滑雪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在条件允许的场地,推广滑草、轮滑等夏季运动,实现冰雪场地的四季利用。在合适的区域建设冰雪主题乐园,结合冰雪运动和娱乐活动创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延长旅游季节。打造复合型旅游项目,将冰雪项目与温泉、森林康养等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提高非雪季的吸引力。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与福利制度的设计,保持企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持续扩容。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高水平的冰雪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创新为驱动,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装备器材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和运营技术,以产业数字化为契机,引导企业实现旅游产品数智化转型,以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扩展数字技术在冰雪产业链的多场景应用,比如实时监控游客数量、智能穿戴设备等。同时,通过构建冰雪经济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技术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形成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体水平的提升。借助引进国际知名冰雪运动品牌和赛事的契机,与国际领先的冰雪产业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以提升行业水平,从而提升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附加值。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