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民如何增收?农民进城将带来哪些发展红利?12月3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当天下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发表大会演讲,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推进城乡融合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解析。
他认为,《决定》提出一系列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来一系列发展红利。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固然会给流入地城镇带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的压力,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增量红利。”黄奇帆说。对此,《决定》提出,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人口合理集聚、有序流动。
这意味着什么?黄奇帆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村庄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占比超六成,但承载了全国三成多的人口。“城市每增加1000万人将增加1000平方公里用地,农村退出1000万人将退出2500平方公里土地。城市化进程并不会导致耕地减少,只会增加。”
如何让农民愿意进城?黄奇帆提出,《决定》也作了部署。“不仅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还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如何让专业农民愿意在乡村兴业?黄奇帆提出,《决定》不仅明确提出“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等内容,还提出“促进农民合作经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
在他看来,未来农业有望成为第六产业。“第六产业就是‘1+2+3’,也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黄奇帆说,广东和浙江的农村已经实现了这种模式,农户把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在自己村里深加工,形成第二产业,而后在农村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产品卖到全国,这又是第三产业。
“如果现在的八九万亿元的农业GDP被改造后能实现‘1+2+3’的话,GDP就会翻番变成18万亿元,农民收入也会翻番。”他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为中国农业的新革命创造越来越丰富的场景。”
“《决定》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系列重大举措将深刻改变中国面貌,我们对即将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黄奇帆说。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