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将更多半导体设备、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半导体产品列入出口管制。
12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声明表态,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进行恶意的封锁和打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
中汽协方面表示,美国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规则,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中国汽车行业对采购美国企业芯片产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动摇,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
“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中汽协强调。
中汽协还指出,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国汽车产业始终根植于全球化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全球汽车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欢迎全球芯片企业加强与中国汽车、芯片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在华投资、共同研发,共享发展机会。
车规级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久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年产10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不断普及,汽车芯片的市场需求正在激增。
中汽协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600-700颗,一辆电动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提升至3000颗。
事实上,随着车企对芯片需求的日益增长,车规级芯片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进行。
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加快了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发布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就提出,到2025年将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
同时,中国汽车厂商、科技企业等也都正加大研发力度,进入汽车芯片赛道。广汽、上汽等车企纷纷投资或孵化芯片企业,以此保障供应链稳定;也有整车企业如蔚来等,直接进军芯片制造领域,开展自研芯片工作。此外,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产品体系,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规划与布局。
中国芯片企业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努力推动这一进程。
他指出,一方面,芯片大规模国产化之后可以大幅降低车企芯片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车企想要构建产品差异化方面的竞争力,也需要推进芯片国产化。因为车企为了实现差异化,有许多非常创新的想法需要芯片公司配合完成。但找海外芯片公司来做是非常复杂甚至无法完成的,这对于国产芯片公司来讲是很好的机会。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