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但若缺乏一体化发展规划,容易引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品恶性竞争、产业结构同质化等问题。推进低空经济跨省域合作,不仅有助于优势资源整合和跨区域协调互动,还有助于通过产业链协同带动创新链合理布局。
长三角具有探索低空经济跨省域合作的一系列优势。长三角拥有相对发达的制造业集群,在民用航空、三电系统、集成电路等行业处于国内价值链主导地位。大量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集聚于长三角,涵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天空数字化运营等关键领域,引领协调作用大、配套集成能力强,有望带动形成开放、完整的低空产业生态系统。
同时,长三角积极推进低空空域的开放与管理,包括简化飞行审批流程、优化空域管理制度、加大对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并注重形成政策合力。《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这是突破行政区域限制的积极探索。
具体而言,长三角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举措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空域管理。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之一,安徽打造能够共享飞行动态数据的全省通航飞行服务平台,构建“领导机构+管理中心+发展平台+智囊团”的“四个一”支持保障体系,实现空域资源动态管理;上海加速建设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并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的平台系统积极进行对接,提高空域共享程度。
二是拓展应用场景。一方面,公共服务场景广泛应用。南京、苏州借助无人机对水域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获取水质、植被覆盖等数据;杭州借助无人机进行城市地形地貌测绘和数据采集,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准确的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市场经营领域深入拓展。作为航空运动和赛事培训专业基地,宁波一家航空飞行营地把举办航空领域运动赛事与培养专业人才相结合;上海中心城区开通无人机航线,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提供新方案。
三是培育产业生态。一方面,聚焦优势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南京着力打造无人机特色产业园,集聚长空科技、中航金城、迈杰科等30余家无人机领域企业,涵盖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运营服务、培训考试等多个环节,构建起上下游紧密成链的产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完善配套产业,推动融合发展。上海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头部企业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共同研制更高端的航空电池;中国电信在安徽芜湖建立毫米波基站,精确跟踪无人机轨迹,自动识别安全隐患,为低空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从供给角度看,长三角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从需求角度看,长三角经济活跃度高,城际物流、跨城通勤和商务、旅游等需求旺盛。下一步,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共同体。
成立长三角低空产业科创基金,为具有潜力的科创企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营造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壮大涉及低空产业的耐心资本;成立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联盟,联合开展研发攻关、人才培养等;对在共性技术研发中作出贡献的企业,可由政府资助进行后续商业化开发。
第二,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完善制度政策协同机制。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管理委员会,对低空空域、安全监管、运营许可等进行多方协同管理,简化低空业务审批流程;摒弃“各自为政”思维,协商制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认定等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因地制宜推动融合创新与多场景应用;协商制定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体系,推进标准互认,保障低空经济活动的高效合作与安全运营。
第三,突破信息壁垒,提升产业链响应速度。
整合各环节数据并不断更新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器研发进度、生产制造企业产能和订单数据、运营企业的航线规划与业务量、空域资源的实时使用状态、配套服务的供给信息等,引导化解信息分散、繁杂无序等问题。为保证平台上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质量监管,行业组织可出台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和流程,并注重确保企业核心数据和商业机密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