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如何念好“教育经”
2024年11月25日 06:07
作者: 彭德倩
来源: 解放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年来,全球超大型城市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日益提升。

  一方面,基础教育供给质量与城市人才吸引力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许多地区面临学龄人口流动和集聚导致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问题。

  看看纽约、东京、新加坡和伦敦等地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手段,推进对基础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本报记者彭德倩

  纽约

  解出办学“函数题”

  衡量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指标,有多重维度,全球达成共识的主要包括,生师比、班级规模等。

  教育是一个不断展开对话的过程,合理的生师比是教育交往和对话能够充分进行并促进人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数值测算的是在学人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生师比越小,意味着投入的教师人力资源越多,教师数量密度的增加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班级规模指平均每班所承载的学生人数。研究表明,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当班级规模缩小,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增加,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增加,但同时生均办学成本也会增加。可以说,平均班级规模是体现学校物力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全球城市的生师比都在下降。2012—2019年期间,纽约小学阶段的生师比由2012年的14.5,降至2019年的13.5,初中阶段的数据由2012年的14.7降至2019年的13.6。

  小学阶段,新加坡2014年的生师比是16.5,2019年的是14.8;中学阶段2014年的生师比是12.5,2019年的是11.7。

  与此同时,全球城市的平均班级规模呈现波动性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纽约小学阶段的平均班级规模略微下降,从2018年的24.4降至2019年的24.3,初中阶段班级规模由27.6降至26.9。

  全球范围内,在基础教育办学过程中通过新技术强化人口数据预测、监测,依据学龄人口变动调整学校规模与结构,已有不少实践。

  2014年,伦敦管理局建立了学龄人口预测机制,定期推出《伦敦学校图集》,对学龄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空间结构、种族结构以及学生经济社会水平结构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结果合理地调配基础教育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被证明是了解学校资源配置的宝贵数据,为伦敦地区的学位供应和调整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逆势而上”是另一个被证明有效的举措,学龄人口下降期是增加学校数量、降低校均规模的最佳时机。

  2001到2015年间,纽约市基础教育在学人口数逐年下降,但基础教育学校总量持续增加。纽约市政府通过新增学校470所,使纽约小学校均规模从429降至240,初中校均规模从977.87降至627。

  在宏观视野中做对办学“函数题”,同样重要。研究表明,过小的校均规模不利于学校开展部分项目活动,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单一;盲目扩大则可能带来管理费用增加、机构臃肿、组织灵活度下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反而引起生均教育经费的上涨,造成生均获得教育资源水平降低。

  为此,科学测算教学需求和经费综合效益,找到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平衡点”成为关键。现阶段,纽约小学校均规模标准设定为200—300人,中学校均规模为600—800人;东京中小学校均规模为400—600人。

  伦敦

  从先天不足到“英国第一”

  在英国教育界有个专有名词“伦敦效应”,专指伦敦基础教育显著的质量提升。

  在21世纪初,伦敦中小学的整体教育效能在英国尚处于落后地位。2000年到2003年间,这里被评级为“杰出”和“优秀”的小学比例低于英国全国平均比例;然而2013年,这一数据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伦敦中学的表现更为亮眼,从2000年左右的明显落后到2013年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17个百分点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学生学业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无论是来自经济弱势群体、英语非母语群体、少数族群,还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群体的学生,在小学和中学实现高教育成就的比例都远高于英国其他地区有相同背景的学生。

  伦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兼顾了教育公平。然而,此前这里复杂的城市和人口环境造成了其基础教育发展的“先天不足”——超负荷运转的学校系统、教师和校长短缺危机以及多元的学生背景,使伦敦的基础教育相较于其他地区面临更多挑战。

  带来巨大改变的关键之一,是学校自主权的增加。一项针对英国230所学校展开的调查显示,伦敦的学校尤为关注构建自我评价和改进系统。2017年开始,伦敦市政府号召“成功学校”主动总结与分享先进经验,并构建基于杰出教学和领导力实践的校际网络。

  “成功学校”的判定标准是全市学业水平表现排名前6%的小学和中学,其中包含118所小学和32所中学。

  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成功学校”都建立了清晰且持续的评价监测系统,其达成的效果包括:发现学校优势、改进方向以及需要多加关注的学生群体;帮助弱势学生设立改进目标;追踪全体学生的学业进展;发现课程漏洞并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等。

  基于对数据的关注与分析,“成功学校”内部一切学习、教学和管理行为都变得有据可依。

  伦敦长期面临校长和教师数量紧缺的严峻问题,在此背景下,“成功学校”格外关注在教职员工间构建职业信任和尊重,不仅致力于在校内建立互动关系,也探索加强与其他学校间的相互合作,构建更紧密的共同体。

  针对多元背景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成功学校”对学生设立高水平的教育期待,影响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此外,许多“成功学校”还充分利用课后、周末及假期时间开发辅导课程。例如,由于语言能力是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核心标准之一,针对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一些学校设计了丰富的辅导活动,包括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和郊游等,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加生动地理解词语在生活中的准确应用。

  新加坡

  三次顺应时代的教育改革

  近年来,新加坡针对基础教育的最大动作,在于理念的更新。

  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Thinking School,Learning Nation)”教育改革计划,目的在于改变原来“一考定终生”的观念,把学校视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地方,而不是获得一次性知识的场所。由此,学校减少了30%的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师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起了“少教多学(Teach Less,Learn More)”改革,强调基于校本教学改革,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经历培养批判性能力。学校进一步削减了20%的课程,为青少年积极而独立地学习提供时间与空间。

  这两次改革在减少课程负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快速演进,知识更新日益频繁,如何使学校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启动了“为生活而学习(Learn for Life)”教育改革。

  “为生活而学习”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习惯,主张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通过广泛的课程学习及多种途径教学使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就业及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做准备。

  改革的第一项措施是改革学校评估体系,强调用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态度。

  在实施“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之前,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已取消期末考试,小学二年级不设期中考试。从2019年起,教育部又取消了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还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加权评估和考试,所有的评估结果不再计入总成绩。学校通过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活动和小测试了解其学习情况。

  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为过渡年级。在此期间,学生会接触到新学科以及更严谨、更高要求的学科内容。因此,教育部希望通过改革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课程要求。从2019年开始,新加坡取消初中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在接下来的3年间相继取消了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期中考试。

  取消这些年级的期中考试,为以两年级为一单位的课程学习(即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初中三、四年级)增加了约3周时间。学校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组织探究型、实践型的教学,采取灵活而多元的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

  考试减少后,学校衡量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采用全面发展概况作为报告单,用陈述性的语言描述学生在校表现,如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参与等。

  从2019年开始,全面发展概况不再显示学生在班级中的排名等学业指标,原本以成绩为基础的评定标准,调整为根据学生勤奋、好奇、协作以及在日常课程、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四城基础教育阶段平均生师比

  地区小学初中

  纽约 13.5 13.6

  东京 17.4 14.6

  新加坡 14.8 11.7

  伦敦 21.0 16.9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大城市如何念好“教育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