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还在寻找升级与闭店之间的平衡。11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永辉喜隆多店看到,调改开业满月后,该门店客流逐渐趋于平稳。永辉公布的数据显示,该门店开业首月累计销售额达4110万元,日均销售132.6万元,较改造前日均28万元提升了近5倍;客单价126元,相比改造前的70—80元提升近60%。调整成效明显的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永辉先后关闭了128家门店。即便调整有所成效,永辉也要面临大部分门店的维系压力。值得关注的是,零售行业仍在洗牌,学习胖东来的经验未必普适,如何掌握自己的核心优势仍是永辉要思考的课题。
客流趋于稳定
恢复营业满月后,永辉喜隆多店的客流趋于平稳。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在工作日的下午,该门店客流与开业之初的“人挤人”状况相比已有所减少,大部分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烘焙区、熟食区及生鲜、肉类柜台。一款核桃乳酪面包尚未出炉,已有20余位消费者在排队等候。
永辉公布的开业首月战报显示,作为北京首家“学习胖东来”调改店,喜隆多店在10月19日—11月18日累计销售额达4110万元。其中,日均销售132.6万元,较改造前日均28万元提升了近5倍;客单价126元,相比改造前的70—80元提升近60%。
客流方面,永辉喜隆多店开业首月累计客流超90万人次,开业首日进店5万人次。调改前永辉超市的日进店客流为7000—8000人,调改后客流量提升近6倍。此外,调改后的永辉带动喜隆多购物中心客流量同比增长95%,销售同比增长5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永辉喜隆多店调改效果显著与胖东来的网红效应有一定关系。“同时,还有对商品进行的调整,如增加现场加工的烘焙,以及卖场内部在陈列布局、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改变”,陈立平还表示,一般超市重装开业,一两个月的销售冲顶现象比较常见,关键是要看三个月以后能沉淀多少零售。
永辉数据显示,首月排名前三的销售品类分别为预包装食品类、加工熟食类、蔬果肉禽类。在百货区域,北京商报记者看到,消费者的身影相对较少。同时,陈列着胖东来自有品牌的专区也仅有几位消费者在选购,与开业之初该区域的拥堵对比明显。
关店仍在继续
调改声势浩大,永辉似乎从胖东来的帮扶中找到“救命稻草”。继胖东来帮助调改位于郑州的3家门店后,永辉陆续启动了全国各地门店的自主调整,在西安、合肥、杭州、福州、成都、贵阳、重庆、北京、深圳、沈阳共计10个城市开启门店调改。目前,永辉在全国已经完成17家门店的调改。据透露,春节前开业的调改店会达到40—50家。
与此同时,永辉在各地的闭店也仍在继续。根据永辉发布的公告,永辉超市金泉广场店于11月11日进行出清活动,并于11月18日起停止营业;永辉超市清河店于11月24日—30日进行商品出清活动,于12月1日起停止营业。今年7月,位于朝阳万科时代、昌平龙旗广场、顺义新世界百货的永辉超市先后进入打折出清和停业状态。
永辉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公司总部正在对各项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与优化,并在公告中提到:现在的撤店是为了保障更加品质、更加美好的明天。根据永辉官网数据,截至今年7月,永辉超市已开业门店达926家;目前,官网显示的已开业门店数量调整为798家,这意味着永辉在约四个月的时间内,关闭了128家门店。
对此,陈立平表示,永辉学习胖东来的调改成本较高,对于那些不适合调改的或调改成本很高的门店,永辉可能会选择直接关闭。诚然,从店面到商品,再到人员薪酬、管理架构的调整,使得每一家店的调整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且并非所有的门店都能通过调整获得良好成效。“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永辉需要选择影响力大的、处于关键性城市的门店,才能进一步发挥调整的成效。”陈立平说。
寻找核心优势
一边着力升级、打造更多模板,一边淘汰尾部门店,永辉在艰难“转身”。此前,永辉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作为永辉在全国的首批调改门店,喜隆多店成为该轮调改的“样板间”。永辉希望通过其检验自主调改的成效,并考虑将调改经验铺开到其他门店。
如今,喜隆多店调改有所成效,永辉乘势确定房山印象城的永辉超市作为北京市场的第二家调改门店,于11月26日启动闭店调改,并预计12月27日恢复正常营业。同时,永辉启动天津的门店调改,第一家选定SM天津滨海城市广场店。
调改完成的门店也并非一劳永逸,仍需根据区域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永辉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门店的调改成效离不开前期的全面升级和经营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他表示,此次调整,喜隆多店在鲜榨果汁板块结合节气变化新增了单品数量,在冷泡茶、西瓜汁、橙汁的基础上,新增百香果梨汁、柠檬梨汁、甘蔗汁;食百区域设立的保温杯专区自开业以来已更换了3次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与798家的现有门店相比,永辉计划的春节前开业的40—50家调整店仅占一小部分,为目前总门店数的5%—6%。每家调改店的表现未必能保证之余,永辉还面临着大部分门店的经营与转型问题。
在陈立平看来,对整个企业体系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调改的长期持续依靠的是企业的“真功夫”,即能够把做得好的部分进行制度化,而不仅仅是走流程。他还表示,随着调改门店数量的增多,网红效应的带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要看企业能否建立核心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