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的一番话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11月19日至20日,钟睒睒在江西赣州参观考察当地脐橙产业园,与部分媒体对谈。一向低调的他突然“高调”起来,先后就网暴、绿瓶水、网络直播等问题进行回应。
在谈及电商平台价格战时,钟睒睒认为,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让价格体系不断下降,这不仅仅是劣币驱逐良币,更是一种产业导向,对中国品牌和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话语间充满浓烈火药味。抛开两者之间的商业利益纠葛,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其寻求的低价策略,究竟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商业角度来看,拼多多无疑是成功的。它在几近饱和的电商领域,推出“百亿补贴”,以低价策略挤出生存空间。当下,不仅拼多多在卷价格,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将低价作为利器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使用。“百亿补贴”已成电商平台标配。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总有人要为低价埋单。掌握流量和渠道的电商平台是强势的,在产品定价上更具话语权。低价的后果似乎更多由产业侧承担了。
对于负责生产的工厂而言,越来越多的销售渠道转到线上且被电商平台垄断后,产品的定价权越来越弱,价格越压越低。激烈的价格竞争让行业越来越卷——自己不做,总有人能以更低的价格做。一些工厂为了避免无单可做,只能选择不断压缩利润甚至赔本供货以抢占市场,但这种赔钱买卖,最终可能导致工厂现金流出问题,使生产难以为继。勉强生存下来的工厂,只能降低产品质量,以保证薄利。
近些年,平台经济在中国迅速崛起,依托数据驱动和数字技术,平台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高效连接供需双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这是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但另一面,平台经济一度出现“二选一”、自我优待、大数据杀熟等乱象,包括各电商平台的低价竞争导致制造业、餐饮业等利润越来越薄等问题,都让人诟病。虽然号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一些平台企业俨然成了供需环节中最大的“中间商”。
当然,近些年造成一些中小生产企业经营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等等,但行业内卷、恶性竞争阻碍了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这其中,平台企业无底线的低价策略,无疑是成因之一。
对于平台经济发展,中国经历了从强监管到常态化监管的过程,此前,多家互联网巨头因垄断行为被相关部门处罚,平台经济野蛮无序扩张被踩了刹车。
2022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度提及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总结起来,就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如今,平台经济早已深度嵌入我们的工作生活,社会也期待平台经济积极赋能实体经济,助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行业竞争环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这次钟睒睒炮轰拼多多,让我们再次关注行业无序竞争问题。我们希望各大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只是一种商业上的正常竞争,而不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生产企业无利可赚甚至搞赔本买卖,就会影响再生产和工人收入,使生产消费无法正常循环。这种价格战一时热闹,但无疑会伤害实体经济,是饮鸩止渴、自绝生路。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