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研报称,电动化红利进入尾声,仅依靠电动化推动的产品力提升难以彻底重塑高端市场格局,产业趋势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驱动下自主品牌将逐步攻破高度市场品牌壁垒。高端市场是自主品牌替代弹性最大的万亿市场,30万以上高端市场销量占比仅1/6,但销售额占比超1/3,可支撑市值空间超4万亿。高端品牌毛利率高,同时进口车由于高税费,消费者心理锚定价格高,盈利空间巨大。智能化正在重塑高端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冲击下,传统豪华品牌面临量价齐跌,二线份额快速收缩,过去燃油豪华车变化较慢,新能源豪华车带来新卖点实现错位竞争,当前“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逐步成为共识,中信建投认为“智能化提升下的安全性能提升”是自主品牌当前打开局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全文如下
中信建投:汽车智能化加持下,高端市场格局重塑
电动化红利进入尾声,仅依靠电动化推动的产品力提升难以彻底重塑高端市场格局,产业趋势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驱动下自主品牌将逐步攻破高度市场品牌壁垒。
高端市场是自主品牌替代弹性最大的万亿市场,30万以上高端市场销量占比仅1/6,但销售额占比超1/3,可支撑市值空间超4万亿。高端品牌毛利率高,同时进口车由于高税费,消费者心理锚定价格高,盈利空间巨大。
智能化正在重塑高端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冲击下,传统豪华品牌面临量价齐跌,二线份额快速收缩,过去燃油豪华车变化较慢,新能源豪华车带来新卖点实现错位竞争,当前“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逐步成为共识,我们认为“智能化提升下的安全性能提升”是自主品牌当前打开局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电动化红利进入尾声,自主需要依靠智能化攻破高端市场壁垒:当前自主品牌市占率在电动化推动下持续提升,而高端市场自主市占率仍远低于主流市场,24H1,30-40万元/40万以上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占率38.4%/26%,而30万以下市场市占率达61.7%,仅依靠电动化推动的产品力提升难以彻底重塑高端市场格局,产业趋势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驱动下自主品牌将逐步攻破高度市场品牌壁垒,如问界M9已成为50万以上销冠。
高端市场是自主品牌替代弹性最大的万亿大市场:1)市场空间:高端市场销量占比仅1/6,但销售额占比超1/3,市场空间超万亿,可支撑市值空间超4万亿。2023年,30万以上乘用车销量达368.7万 ,销量占比约1/6,但销售额占比超1/3,若将乘用车市场分为30万以上和30万以下市场,按照PE对两个市场分别估值,30万以下(15x)估值约3.2万亿,30万以上(25x)估值约4.3万亿,比30万以下高出1/3。2)高端市场仍是自主替代空间最大的市场,具备翻倍空间。以24H1为例,若30-40万/40万以上新能源渗透率达到全市场平均水平,则销量弹性分别为4.3%,40.3%;若自主品牌市占率达到全市场平均水平,则销量弹性分别为53.3%,121.9%。3)高端市场具备强β,增换购驱动下,高端市场占比和规模持续提升。2024年1-7月,30-40万销量同比+5.2%,40万以上同比+13.7%。4)高端品牌毛利率本身远高于普通品牌,同时进口车由于高税费,消费者心理锚定价格高,盈利空间巨大,24H1,法拉利毛利率达50.3%,阿斯顿马丁毛利率38.6%,赛力斯毛利率25.0%,同时由于税费差异,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车的盈利能力天然大幅优于进口燃油车,以完税价格均为50万计算,二者所需缴纳的税费差距可达65.3万。
智能化正在重塑高端市场竞争格局:从竞争格局维度看,1)30万以上市场格局相对集中,品牌一旦成功立住,竞争格局好于主流市场,2023年,头部的BBA+理想在30万以上市场合计市占率达到57%。2)自主品牌冲击下,传统豪华品牌面临量价齐跌,二线豪华品牌份额快速收缩,2024年7月豪华品牌折扣率高达21.7%,过去12个月折扣率增加6.2pct,30万以上市场BBA以外的外资品牌市占率由21年的31.8%跌落至24H1的20.6%,下滑11.2pct。3)过去燃油豪华车变化较慢,新能源豪华车带来新卖点实现错位竞争,当前“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逐步成为共识,我们认为“智能化提升下的安全性能提升”是自主品牌当前打开局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4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消费者收入增长放缓或预期波动均会影响以旧换新促销效果,客运、货运市场需求不足也将制约商用车报废更新比例,最终影响汽车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设备更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政策宣挂、信息传播亦需要一定时间。到“金九银十”购车旺季,补贴资金能否发放到位,置换需求能否顺利释放,均有待进一步观察。
3、出口销量不及预期。出口受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影响,海外销量增长有波动风险。
4、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下,国内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竞相布局,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加剧,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