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于11月15日发布《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再版征求意见稿)》,有望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原材料使用,也将为今年以来的新原料“备案热”进一步“加温”。
(中检院官网截图)
记者留意到,截至2024年11月中旬,本年度有79个化妆品新原料成功备案,已超过2023年全年备案的总数69个。业内人士表示,持续的化妆品新原料成功备案,将进一步推进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实施,相当于真正地从原料端开始严控产品成分与配方稳定,进而对产品所属的企业进行更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因此,消费者未来有望使用到成分更稳定、更安全的化妆产品。
注册与备案“双轨制”有力促进原料创新
化妆品企业乐意进行原料备案,背后是行业不断的规范化发展。
以往,国内化妆品市场存在着部分“规管空白”,一些“次品”会在未进行原材料备案的情况下“抓紧时间收割一笔”,“在此情况下,消费者更有可能用到违规或不安全产品。”一位美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原料注册与备案制度的规范化,正在逐渐杜绝上述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5月1日新原料备案系统正式上线,每年的备案数迅速增长:由2021年的6个增长至2022年的42个,再到2023年的69个、2024年11月中旬的79个。
备案数字的增加,体现了国货化妆品企业在新原料布局的热度攀升,原料创新成为化妆品产品创新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认为,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与备案“双轨制”,正持续有力地促进化妆品新原料的创新和发展。
广州美妆企业积极开展新原料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上游产业链端的“原料热”当中,创新原料受关注度最高。其中,植物来源的原料备案增速明显,中国特色的植物活性物质提取成为企业竞逐的“热门”。
“国货品牌过去更多是在做配方研发,原料多依赖进口。但近年开始着重创新原料研发,比如重组胶原蛋白。”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国际美妆巨头包括欧莱雅、资生堂等,今年也通过投资原料公司与推出相关单品来“跟风”这些成分。以某款大牌护肤品为例,记者发现,其原本的核心成分玻色因已被替换成重组胶原蛋白。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发稿前,美妆原料企业融资案例达20余起,合成生物学、重组胶原蛋白、绿色天然原料等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
广州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积极。“合成生物学可以突破自然界中生物的限制,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或新功能。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和合成等技术,可以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酶、代谢产物等,为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广东丸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合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提取、化学合成等技术相比,拥有精确设计与可预测性的优势。
同时,合成生物学还可以通过对生物系统的基因序列、代谢途径等进行精确的调控和修改,快速地对生物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改进。例如,当发现某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产物的产量时,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以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广东丸美看来,新原料备案,可有效推动国产原料的技术升级,技术创新,研究差异化原料,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数据显示,2004年至2021年5月1日前,广东丸美一共获批了14个新原料。据悉,广东丸美目前在积极开展改性高分子类材料、合成生物学来源的活性蛋白类新原料研制申报工作。
未来:消费者将能使用到成分更稳定安全的产品
对消费者来说,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与备案数量增加,意味着更安全的消费市场环境。
贝泰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合成生物技术的优势不仅是获取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高效活性成分,还能更高效地实现原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与传统化妆品中依赖基础合成原料(如甘油等)不同,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原料更具创新性和功能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舒缓、美白和抗衰老等多样化需求。
据贝泰妮透露,一款新原料的成功备案,需要完成多项安全测试。举例,贝泰妮在植物选择阶段即选择具有长期安全使用历史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多种精制工艺去除可能的潜在风险物质,确保安全性;而在功效性研究方面,贝泰妮同时通过完备的体内外研究平台,一方面验证提取物的活性,另一方面对其产生的功效进行深入作用机制研究。记者留意到,截至目前,贝泰妮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了12款化妆品新原料并位居行业前列,其中包括自研原料马齿苋和青刺果,以舒缓修护功效的应用而广受欢迎。
“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与备案周期长、难度大,在某种程度上能筛走‘割韭菜者’。”一名从事化妆品质量管理的内部人士透露,在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来全方位研究新原料的质量、安全性、功效性等基础信息,尤其对备案所需的毒理试验项目要求更高。这意味着,未来化妆品市场上将出现更多不同维度的功能性产品品类,而消费者也将能购买与使用到更多成分更稳定安全的产品。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