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
11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举办“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的城市与区域学科发展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与区域科学知识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刘秉镰
◎记者谭镕
11月15日,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刘秉镰在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主办的“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将赋能区域经济学理论创新。此外,数字经济引发的区域创新、空间形态和知识溢出的变化也已经被广泛认同。
刘秉镰说,要从国家重大需求来看学科发展,把创新理论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伴随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也需转换发展动能,培育和发展以技术进步创新、管理效率提升、体制机制变革为核心内容的新质生产力。
“智能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空间关系的重构、传统产业的升级、产业链与创业链的融合等方面。”刘秉镰说,数智时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应重点关注区域创新理论中的技术进步与企业理论变化、创新要素的重构与空间布局,以及数字经济引发的区域创新空间形态和知识溢出变化。
刘秉镰表示,部分变化在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愈发重要,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创新能力从专利数量向创新质量转化,创新质量由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创新链接形态从实体转向虚体,创新路径从线性创新转向网络创新。
“同时,在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研究目标也逐渐从知识吸收应用转向知识创造,研究要求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融合交叉,政策供给从制度环境转化为创新生态培育,技术手段从简单的数字分析转向精细化和新范式。”刘秉镰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