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资产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7万亿元,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不过,在规模增长之下,处于转型深化阶段的信托业经营业绩依然承压,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大幅下滑。
在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收益比较低的标品业务发展难以支撑传统非标业务持续压缩带来的信托业绩下滑。后续信托公司应逐步摆脱对传统展业路径的依赖,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的新分类体系下探索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
资产再创历史新高
信托资产规模站上27万亿元大关。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上半年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4.52%。
这是自2022年二季度信托资产规模企稳回升后,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对于上半年信托资产规模再创新高的原因,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主要是信托业转型加速,在大的宏观政策支撑下规模企稳走高,特别是标品信托在较高基数的情况下,上半年依然持续较快增长态势,显著拉升了信托整体规模。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信托公司“破刚兑、缩减非标”已成为常态,传统非标资产步入“黄昏”,做强、做优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基本成为行业转型共识。
截至二季度末,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为8.34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3.28万亿元,同比上升64.89%,占比提升近9个百分点。信托资金投向金融机构的规模为2.96万亿元,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占比14.83%,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约7657.57亿元,同比增长34.93%,占比提升1.19个百分点。
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和占比则延续下降态势。截至二季度末,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的规模为9191.82亿元,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占比4.61%,较2023年同期规模减少1297.43亿元,同比下降12.37%,占比减少2.07个百分点。
经营业绩依然承压
资产规模虽持续增长,但处于转型深化阶段的信托业经营业绩依然承压。经营收入和利润总额方面,与2023年同期相比均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信托行业实现经营收入332.53亿元,同比下降32.73%;利润总额195.88亿元,同比下降40.63%。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信托非标业务持续压缩,虽然有标品业务和服务信托业务替代,但标品信托业务和服务信托业务的盈利能力远不及非标业务,导致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及营业收入大幅下挫。
长期以来以非标融资为代表的融资类信托业务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增长点,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和经济周期的波动,信托公司在此类业务模式中出现了角色错位等问题,也带来了诸多行业风险。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信托业务的转型方向。《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在资产服务信托项下首提“新型资产服务信托”概念,同时对照“资管新规”关于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等精神,明确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并设置三年过渡期,要求信托公司应对各项存续业务全面梳理,制定计划有序整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知》的出台对于信托公司短期存在一定挑战,但有利于业务的长期发展。喻智表示,从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新分类下的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都是未来潜力较大的业务,资产管理信托的业务收入关键在于信托公司自身的主动管理和投研能力,信托公司此类业务的平均管理费及业绩报酬水平偏低;而资产服务信托如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预付费管理服务信托等,目前业绩报酬率水平较低,需要快速扩大规模和提升专业受托管理及服务能力,此类业务的信托业务收入才能成为信托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信托公司资产配置优势主要在非标投资方面,标品投资不具备较强的优势,因此后续需要提升债券、权益类等标准化市场投资能力。此外,还需要培育客户,产品形态的变化可能造成客户流失,需要信托公司适应客户需求,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商报记者李海颜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