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智能化技术革命将革新区域经济理论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11月15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在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智能化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要素、资源流动与配置、生产方式、组织分工方式、劳动力市场和区域发展模式,这将促使区域经济学理论发生革新。
刘志彪表示,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正在取代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主导地位。数据的流动性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学需要适应并量化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的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他进一步阐述了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与分工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智能化机器的劳动能力将超越人类,劳动过程可以无限分割,也可以全球即时协调,理论上不存在劳动分工协调成本呈指数化增长的上限问题,这对区域经济学的分工方式与分工理论产生巨大挑战。
刘志彪还提到,空间结构与企业集聚模式将经历二元化重塑。智能化技术提升了生产系统中虚拟协作和远程工作的能力,一些企业、产业不再需要聚集在传统经济中心地区,而可以分散到更低成本的地区运作,这冲击了传统区域经济理论中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外围”模型。
在谈到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与再分配时,刘志彪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议题。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将取代传统低技能岗位,高科技聚集区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形成区域性的人才流动不平衡,区域经济学需重新探讨劳动力再分配的模式。
刘志彪表示,智慧城市和智能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AI在智慧城市和智能基础设施的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在区域间的竞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可以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实现这些目标,而欠发达地区可能难以跟上这种转型速度。他表示,区域政策干预效果问题需要新的政策工具和干预模式。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