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批复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
根据批复要求,《方案》实施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有效发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全面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
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探索推进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国家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据介绍,此次枢纽打造具有三重意义:一是通过推进储备运输与加工交易相结合,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强化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优势;二是通过推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可以提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三是通过加强储运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宗商品储备能力,可以强化对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支撑保障。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的核心。”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邓涛涛表示,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有利于浙江自贸试验区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聚,增强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我国大宗商品保障能力。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高级市场分析师邵斐表示,《方案》明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这将进一步引导通道型进出口贸易向增值型进出口贸易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于2017年设立,2020年扩区,围绕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油气已经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金名片。“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对提振我国石化行业信心,扩大国内石油需求,推动炼化产业发展,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超大型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通期货研究所原油研究员赵若晨说。
近年来,浙江加快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围绕油气储运、炼化、贸易、交易等环节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5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同时,浙江集成推进油品交易期现一体化、船舶通关便利化等重大改革,发布了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燃料油价格指数。
在大宗商品方面,浙江加快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已建成年加工能力4000万吨的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油品储存能力约占全国1/5,成为全球第四大加油港。铁矿石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舟山还是我国重要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粮食中转物流量占全国的17%。在大宗商品物流保障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建设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网络覆盖全球600多个港口。
邓涛涛表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要加快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支持本土贸易商培育全球运作能力;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大宗商品行业加速向数智化转型,构建大宗商品产业数字生态圈,建设基于数字信用的供应链物流信用体系;要打造更加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贸易服务体系,加快提升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经纪代理、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为大宗商品贸易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