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拓展粮食提质增效空间
2024年11月14日 05:45
来源: 经济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各地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工农、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逐步提高现代化生活条件。

  一边是蒸蒸日上的城市,一边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城乡差距扩大,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无法安心种粮。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扛牢粮食生产责任,抓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挖掘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这再次为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粮食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应从城乡融合发展角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空间,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种粮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粮食产业链条短,农民种粮收益较低、增收难度大;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渠道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不仅会影响农民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城乡差距扩大,农村自然成为各类生产要素配置洼地,特别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会释放出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源,有利于粮食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但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日益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城市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要素更多流向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拓展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城乡二元体制下,粮食生产与加工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只搞粮食生产,城市发展粮食加工业和服务业,导致农村一直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底端,粮食产业规模小、布局小、链条短、品质品牌水平低,粮食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粮食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农民一直停留在收入分配金字塔底部,种粮收益低,增收致富困难。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各地可以立足县域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科学布局粮食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不断延伸和升级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各类农业产业园,引导粮食加工业更多向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提高粮食就地就近加工转化能力,让农民能够摆脱卖粮难、效益低的困境。在产业链拓展和升级过程中,可以把更多产业链延伸环节留在农村,让农民参与更多产业链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农民可以就地就近就业、就地致富。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无法安心种粮。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真正过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好日子。

  各地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工农、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逐步提高现代化生活条件,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这样就可以更加安心种粮、踏实种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城乡融合拓展粮食提质增效空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