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银行IPO的沉寂,港交所成为中小银行的另一上市目的地。四川宜宾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宜宾银行”)近日于年内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刺IPO。而在A股“预备役”银行中,今年已有3家银行主动退出。在众多大中型银行已完成上市的背景下,中小银行IPO“归期未定”。
进:有银行“三冲”港交所
中小银行“补血”渴望依旧强烈。近日,背靠五粮液的宜宾银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宜宾银行于2006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营业,是在原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设立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宜宾银行“含酒量”颇高,该行第一大股东为五粮液集团,持股比例约为19.99%。为了服务白酒产业链,宜宾银行成立了五粮液支行和酒圣路支行,还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支持白酒产业的发展。
自2021年提出“千亿上市银行”目标后,宜宾银行便把上市提上了日程,从遴选辅导机构到递交赴港IPO申请,耗时不足一年时间,在过去一年内宜宾银行已经历两次递表失效,此次能否成功上市备受业内关注。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来,宜宾银行营收净利较为稳定,该行递交的IPO申请材料显示,2021—2023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6.21亿元、18.67亿元、2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4.33亿元、4.77亿元。
虽然业绩整体稳健,不过宜宾银行规模体量较已上市银行仍有较大差距。同样背靠白酒大厂的泸州银行和贵州银行已先后在港交所上市,前者第一大股东为泸州老窖集团,后者第二大股东为贵州茅台集团。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去年年末,泸州银行和贵州银行的总资产分别达到1576.36亿元、5767.86亿元,相比之下,宜宾银行总体资产体量稍小,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为934.44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大关。
针对赴港上市的下一步战略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宜宾银行相关部门进行采访,但电话始终未有人接听。
港股上市门槛相对A股更为宽松,除宜宾银行之外,汇和银行、阜新银行、遂宁银行、达州银行、富滇银行和潍坊银行此前也曾公开透露赴港上市意愿,不过目前上述银行暂未通过公开渠道披露最新进展。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中小银行赴港上市首先是为了补充一级资本,充实资本金后可以在后续发展中扩大和提升业务水平。此外,成为上市公司不仅有助于公司品牌的建设,还能在业务拓展方面获得有利条件,比如享受地方政府给予上市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香港市场对资金需求大而业务增长有限的银行股需求并不强烈,因此中小银行在香港上市的难度较大。
退:3家撤出A股市场
2016年监管重启银行IPO,为资本补充打开通道,当年共有8家银行成功上市,开启了IPO的火热期,2017—2022年间,A股市场共迎来18家上市银行。不过,2022年1月,自兰州银行成功上市后,目前暂无银行登陆A股市场,银行业IPO“空窗期”已超过1000天。
2024年这股冷风依旧在吹,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3家银行先后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如此频率较为少见。最新一例来自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今年7月,深交所终止了对安徽马鞍山农商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原因是该行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也代表着,“长跑”七年,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上市之路最终折戟。
因主动撤回,交易所也同样终止了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的发行上市申请。银行主动撤回IPO申请往往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一方面,银行可能重新审视了当前的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的状况,认为现阶段推进上市并非最优时机。另一方面,银行可能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压力,需要更多时间来优化经营成果,提升财务表现。
3家银行退出后,A股等待上市的银行“后备军”队伍进一步缩减至7家。具体来看,申报沪市主板上市的有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湖州银行去年11月被问询后目前暂无信息,其余两家银行审核状态显示已受理。深交所中,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4家银行的状态均为中止,中止原因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在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看来,当前,大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IPO,银行IPO“哑火”,有部分原因是没有急需上市又质量好的银行资产。
在排队等待的银行中,不乏长跑多年的银行,东莞银行自2008年便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此后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2014年,有消息称该行将赴香港上市,但最终无疾而终,直至2019年3月,该行向深交所中小板提交招股书,IPO才迎来最新进展。顺德农商行的IPO之路同样漫长,2017年7月,顺德农商行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并于两年后报送IPO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19年6月获得证监会受理。广州银行在今年8月底曾中止过IPO,原因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交易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IPO空窗期还会延续多久
在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融资偏好明显倾向于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许多高科技企业的首选上市地。相比之下,作为传统行业的银行,尤其是在多数大型和中型银行已经完成上市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上市进程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
另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上市过程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银行需要达到这些标准才能顺利上市。
数据显示,目前仍有15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备案期,包括芜湖扬子农商行、乌鲁木齐银行、温州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通商银行、江苏如皋农商行、江苏江南农商行、徽商银行、杭州联合农商行、汉口银行、桂林银行、甘肃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成都农商行、北京农商行。
市场观点多认为,未来中小银行整体并不具备大规模上市的条件,许多中小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市,也很难达到市场预期,可能无法有效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此外,资本市场IPO政策调整之下,名额更向“硬科技”型企业倾斜,中小银行不具备相应条件。
“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当前对银行股的业绩预期普遍较弱,尤其是新的监管政策、行业管理和指导政策对银行盈利能力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压力”,王剑辉进一步指出,在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银行的增长难以有出色表现,导致市场对该行业的预期不佳,投资者购买银行股的意愿也不强。因此,许多银行的IPO尝试都处于半途而废的状态,即使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若银行缺乏新的发展亮点,其上市之路将更为艰难。
鉴于此,银行在获取资本金方面应考虑多元化渠道。王剑辉建议,例如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一级资本,或是寻求股东的战略增持等方式。在当前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环境下,利用债券融资或许是一种更为合理且直接的手段,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上市融资途径。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