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的发展一直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2%。其中,出口20.8万亿元,增长6.7%;进口15.22万亿元,增长3.2%;贸易顺差5.58万亿元,扩大17.6%。
对于四季度我国外贸走势,在10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低于本世纪初前20年的平均水平。主要经济体持续增长动能不足,9月份美联储、欧央行均调低了今年各自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此外,部分国家频繁对我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国内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近期也出现了一些波动,这也给外贸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而从当前看,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后,对华贸易加征关税风险提升,明年我国外贸或面临一定压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外贸”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王令浚在上述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近期各部门各地区正加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积极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随着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向上、向优、向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的目标。”王令浚说。
针对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明明表示,通过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分散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如买方违约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有助于出口企业在对方难以履约情况下,减少企业损失,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资信水平,提升融资能力,助力企业更好拓展跨境业务。此外,还有助于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
为了更精准服务小微外贸企业,会议还指出“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明明看来,针对小微外贸企业资金流动性需求,简化融资流程、缩短融资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帮助小微外贸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保持业务连续性。同时,通过提高银行金融服务精准度,优化金融服务,还可以吸引更多小微外贸企业进入市场。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11月8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上年末升值1.1%、升值0.4%、贬值3.6%、升值2.3%。同时,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交易成交较为活跃,流动性平稳,降低了企业的汇兑成本,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
此次会议也提出“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周茂华认为,提升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需要金融机构加强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实需,创新外汇管理衍生品。同时也要优化业务流程,让企业获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明明建议,首先,需要持续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企业根据自身风险敞口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其次,遵循简单适用原则,选择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和套期保值需求相一致的远期、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此外,还可大力推进在贸易结算和定价中使用人民币,以规避汇率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