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落幕;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在北京举办。
中国正通过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等重大国家级展会“矩阵”,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扩大开放的强音。
“接力举行的行业盛会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也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通过汇集全球各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可以推动更多全球优质商品、技术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让更多海外企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与中国大市场的机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会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面对面交流、洽谈合作的机会,进而拓展市场及业务,也为各行业协会等提供了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开放平台。举办高水平展会也是各个城市展示经济发展整体形象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围绕展会相关的产业和配套服务逐渐聚集,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虽然各展会的定位不同,但其均是促进贸易投资、推动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具有广泛的溢出效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品牌效应,展会往往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通过参展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二是信息效应,展会不仅是产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为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效应,展会吸引了大量行业专家和精英的参与,为企业提供了引进人才的机会。
“展会也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比如,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博会‘展商变投资商’的故事不断涌现。”付一夫表示。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日前介绍,前六届进博会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
宋思源建议,未来应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便利化举措、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我国贸易强国建设。
“在财政支持方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参展和展会组织工作,还可以对展会场馆建设、运营和维护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在税收优惠方面,对参展企业和展会组织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降低其参展成本,提高其参展积极性;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参展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如贷款、信用证等金融服务,还可以设立展会风险基金,为参展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在便利化举措方面,简化参展手续和流程,包括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员办理签证证件便利化水平等,提高参展效率;在拓展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际知名展会机构合作、互设分会等方式,提升我国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宋思源进一步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