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委员谈”
作为一名“创二代”,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珠江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珠江钢管”)执行董事陈兆年近年来带领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珠江钢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直缝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同时,陈兆年还活跃在公益慈善领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近日,记者走进陈兆年的办公室,听她分享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坚持制造业当家,创造行业“三个第一”
“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人,我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是做数控车床的,他在去欧洲参加各种展会时发现当时的发达国家用了很多管道,但我们中国用管道的还很少,他觉得以后我们中国会进入能源建设的高峰期,将会对管道有更多的需求,他就在1993年成立珠江钢管。”在陈兆年的回忆中,父辈的创业可谓筚路蓝缕。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大口径的直缝焊管,陈兆年的父亲陈昌首先从国外引进了设备。由于是做设备出身的,在引进三条进口的生产线后,珠江钢管开始吸收技术,改造生产线。“就是通过这样的技术积累,我们的生产线既可以生产陆地用的焊管,也可以生产在海洋用的焊管,这在业内属于‘独门绝活’。”陈兆年自豪地告诉记者,30多年来,珠江钢管始终坚守制造业主线,凭借技术创新和卓越品质,逐步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我们创造了焊管行业的‘三个第一,七个唯一’,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1项地方标准,还主编了多部行业重要文献。”
珠江钢管还是中国唯一掌握3500米水深超深海焊管核心技术的企业,成功为国家首条世界级深水油气输送管道项目——“南海荔湾”提供了11.8万吨钢管。“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大幅提升了中国在焊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她说,2023年,珠江钢管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得“专精特新·年度绝活”奖的企业,这份荣誉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殊为珍贵。
在国内,珠江钢管先后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重点战略工程提供了大量优质钢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为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多个世界级工程项目供应了大量钢管产品。在国外,珠江钢管还参与了包括中亚管线、东非原油管线在内的多个重大海外项目。“如今我们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大直缝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据她透露,今年企业出口的订单同比增长30%以上。
履行社会责任,捐款捐物帮扶留守困境儿童
“接过父辈的重担,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在陈兆年看来,传承不仅仅是延续,更是在创新中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
陈兆年早年留学归国后,从一名基层财务人员做起,在父辈的引导下,逐步接触企业的各个环节。起初,由于对国内市场规则的不熟悉,工作中难免遇到许多挑战。“后来,通过参与人大和政协的工作,以及统战部、工商联组织的各种学习班和培训活动,我慢慢学会了换位思考,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渐渐理解了父辈的艰辛与担当,并在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逐步融入了自己对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在父辈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积极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决策、监督等各项机制,并推动公司于201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同时,在她的带领下,珠江钢管在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基地,我们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与国际领先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确保珠江钢管始终走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2024年,陈兆年参加了广东省工商联举办的“新时代粤商提升工程”研修班。“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她始终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更要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贡献力量。在过去几年中,珠江钢管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亿元。
活跃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她还有着诸多社会职务,身体力行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理事长,在省妇联的指导下,我们近期筹款1000多万元,打算在12月初举办一个‘粤美家园慈善汇’,主要就是用于省妇联的‘南粤爱心妈妈’项目,开展帮扶留守、困境儿童方面的工作。”
积极建言献策,为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陈兆年持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她就提交了一份《关于提振广州民营经济信心的提案》,建议从减轻民企融资压力、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等方面采取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提振社会信心。
她认为,将有利于营商环境改善的措施合法化、制度化地保留下来,对经济发展有诸多益处。这需要政府部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使改革得到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今年5月,广州市正式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这为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家增添了信心和干劲。”陈兆年告诉记者。
2024年还没过去,陈兆年已开始为新一年的提案做准备。在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方面,她希望能有更多明确性和连续性的政策出台,尤其是关于企业的融资成本方面。她认为,民企融资需求是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应采取创新金融方案,推出适合民企特点的小微灵活融资工具。
除了企业融资外,她也在思考如何围绕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建言献策。“比如,我发现一些城市在企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上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现在珠三角的薪酬和内地城市差距渐渐缩小,这对企业用人留人都是考验。”她建议,政府还需继续加大保障房的供应力度,同时配套提供更多专业性技能培训,让更多企业的人才愿意来、留得下。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