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科创板迎来宣布设立六周年的重要时刻。六年来,科创板已汇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77家,总市值约6.4万亿元,IPO募资和再融资募资合计超万亿元。
“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六年来,科创板秉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创新的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的“主阵地”。
截至11月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577家,其中,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115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11家。另外,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均初具规模。
在577家科创板公司中,有35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0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1家公司的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科创板研发投入迭创新高。自2022年科创板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千亿元以来,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56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40亿元,均达到同期归母净利润的两倍多。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强度中位数达12.6%,持续领先A股各板块。
一组组数据生动彰显了科创板的“硬科技”底色。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136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30%的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60%的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推动相关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在科技部组织的56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36家科创板公司参与了22项,占比40%。
一批科创板公司迎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收获期。截至今年10月,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公司均已实现核心产品的上市或上市申请递交,例如,迪哲医药核心产品舒沃哲在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填补全球近20年的临床空白。此外,晶合集成28纳米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科德数控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完成高端五轴数控机床产品和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科创板公司业绩持续高成长。以2019年为基数,近4年科创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和24%,居A股各板块之首。其中,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19家实现盈利,2024年三季报显示有17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科创板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境内机构化、指数化程度最高的板块。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5万户,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30%,交易额占比50%。涵盖宽基、主题、策略等类别的科创板指数总数达25条,截至今年10月底,科创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9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70%,占科创板流通市值的6.5%。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2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40%。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为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 “科创板八条”)。这既是科创板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自此开启了新征程。
四个多月来,“科创板八条”各项措施加速落地,首发上市、并购重组、指数产品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例如,首单新股定价适用高价剔除比例、首单新股市值配售、首单发行定向可转债并购重组等标志性案例渐次落地;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等规则相继出台;科创板200指数、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科创板创新药等多条指数产品发布,以引导资金持续投向“硬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质量并购案不断涌现。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40余单股权收购交易,交易单数同比增长超2倍,交易金额合计超110亿元。在提高估值包容性方面,10单交易涉及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寻求协同效应。在优化支付工具方面,思瑞浦以“定向可转债+现金”方式收购创芯微100%股份。审核流程和效率也在提升,普源精电重组项目从受理到交易所审核通过仅用时52天,到获证监会同意注册仅用时两个月。
“科创板八条”持续落地落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稳步有序推广至其他市场板块,科创板有望持续发挥深化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从改革“试验田”向发展“示范田”蜕变。
(文章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