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国船舶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股市表现可见一斑。统计显示,中证船舶产业指数(船舶产业,H11055)近一个月上涨了1.53%,年内已上涨23.08%。
在业界看来,近期船舶股价上涨的背后离不开全球航运业的景气度提升,这也带动了我国船舶订单量上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船舶行业发展态势体现出我国高端设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为其在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新周期保驾护航。
绿色智能发展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国船舶行业发展在全球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数据显示,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这表明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同比增长表明我国船舶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订单结构来看,新承接船舶订单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趋势。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等传统船型仍占据一定份额,但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增长尤为突出。最新数据显示,1—9月,我国船企承接了30艘大型LNG运输船订单,同比增长150%。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绿色转型之后,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价值都在提高。
整体看,我国船舶行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二是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绿色智能发展成效显著。
曾圣钧表示,近年来,我国船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进绿色智能船舶技术研发。双燃料动力船舶、智能船舶等新型船舶的研发和应用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绿色、高附加值、高科技成为中国造船业新亮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贸易的繁荣,船舶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我国船舶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为三大指标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推进船舶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船舶行业的发展。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中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发展是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要聚焦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加快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曾圣钧认为,这些政策将推动船舶企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拥有众多大型船厂的长三角地区为例,中国银行研究院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7.1%、41.5%和44.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9%、31.0%和26.1%;出口各类船舶348.3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90.3%,占同期全国船舶出口总值的34.7%;2024年前三季度江苏GDP增速达5.7%,出口增长7.8%。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船舶行业因其产业关联性、科技创新性、高速成长性,被多地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获得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3年11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旨在打造地标性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6月,安徽省印发《安徽省加快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船舶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造船完工量实现300万载重吨等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船舶行业仍需政策支持,尤其是金融政策对于船舶等高端设备制造业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张新原认为,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对船舶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郑磊看来,未来船舶行业还需要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