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施行。这是自2020年《条例》实施以来,上海进行的第三次修订,内容从1.0版的80条增至目前的97条,充分体现了上海在增强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方面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次《条例》涉及21处修改、增加7条条款,涉及多报合一、信托财产登记、优化检查流程、规范第三方检查、惠企政策易读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职场安全等方面。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表示,此次修订从贯彻落实新任务新要求、支持高水平对标改革、支持营商环境攻坚突破三个维度展开: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新要求;二是支持高水平对标改革;三是支持营商环境攻坚突破。
新修订的《条例》在强化促进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要求、加强涉企政策制定与清理、完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更加注重以经营主体感受度为先,在深化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等方面持续完善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执法工作水平。
更加注重经营主体感受度,是新版《条例》的最大亮点。
2018年至今,上海累计推出近千项改革举措,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23年,上海新设经营主体53.55万户,比上年增长29.1%;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各类经营主体341.7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1%。
但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监管执法、合规指导、涉企兜底服务、政务跨省通办、对企业的网络不实言论等痛点难点,对此,《条例》制定或强化相关条款,推动这些问题更好解决。
一直以来,企业受困于“频繁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针对企业“减少、规范行政检查”的需求,《条例》明确执法部门要整合、精简检查事项,优化检查流程,合理确定检查频次等。上海各执法部门要推行应用检查码。
上海市司法局表示,检查码是上海市行政执法主体在实施涉企行政检查时,用于向企业展示行政检查相关信息的二维码图案。该图案依托上海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和“一网通办”平台生成,适用“随申码”城市服务统一标准体系。检查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事前赋码统筹、事中凭码检查、事后扫码评议”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检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此次《条例》还对“一照多址”“多报合一”作出规定。《条例》提出,企业需要办理增加经营场所备案的,可以向原办理登记的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办理。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法规处副处长吴蓓蓓表示,该条款的修订为跨区经营的经营主体,尤其是大型连锁企业,提供便利化措施。扩大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权,降低经营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实现“减跑动、降成本”。
中小企业服务专员是上海“1+16+X+N”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力量。
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办副主任赵一表示,《条例》对服务专员工作职能进行了细化,例如建立定期走访机制,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主动宣传涉企政策措施等,要求服务专员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赵一表示,目前,上海全市按照1:20左右的匹配度,从街镇、园区、楼宇等单位和服务机构共选设企业服务专员6037名,覆盖企业数量超过十万家。此次条例修订对进一步提升专员服务能力,夯实工作基础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018年至今,上海已连续七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近千项改革举措,涵盖了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多个方面。
卢爱国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各相关部门出台(或更新)配套政策和措施,发挥市区合力,加大推进力度,把新修订的《条例》贯彻好落实好,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进一步立稳法治思维,强化法治保障,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提升上海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