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董事会主席林中,又闯过一关。
10月28日,他签署一项公告,77.88%的债权人已签订或加入境外债重组支持协议。
按照惯例,获得75%以上债权人支持,意味着,其境外债务重组已符合进入法庭程序的要求。
一位接近旭辉的内部人士告诉《21CBR》记者,公司一个月内快速获得高比例债权人支持,关键在于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方案沟通的时间比较长,确保方案满足债权人要求。
林中指出,重组完成后,將缓解集团的流动资金压力,提供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利好消息一出,旭辉股价应声大涨14.5%。
适逢市场回暖,这位福建地产大佬主导的化债之路,初现曙光。
博弈两年
这场化债持久战,林中团队与债权人博弈了近两年。
旭辉的境外债结构较为复杂,涉及重组的包括10笔高级债、1笔可转债和1笔永续债,以及13笔境外贷款,本金总规模达68.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元。
相关投资人包括境内外银行及银团、长线基金、短线基金、对冲基金等,复杂的结构增加了谈判难度。
2024年初,旭辉公告了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初步提案,基于“短端削债,中端转股,长端保本降息”的框架,向债权人提供了8个选项,计划减债约33-40亿美元。
近两个月,谈判进展明显加速。
9月底,旭辉的债务重组协议,仅获得31.1%的债权人支持。
10月21日,林中还向债权人提供了新增的选项——仅收取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及现金对价,以增强方案吸引力。
仅一个月,支持人数就上升至77.88%。
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环境回暖,提振了信心。
9月以来,系列政策下,热门城市市场表现活跃,投资人信心回升,旭辉股价一度涨至1港元,后有所回调。
二是林中团队,相当努力。
据称,公司出险后,林中频繁往返上海、香港两地,参与金融机构和债权人的谈判。
林中
“公司对迄今为止收到的大力支持备受鼓舞,将继续尽全力推进建议重组的实施。”林中在公告中称。
有专业人士预计,旭辉下一步将向法院申请召集聆讯的具体日期,推进重组工作。
等待喘息
对林中来说,如果重组成功,将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
涉及重组的境外债,约占旭辉境外总债务的54%。完成重组后,至少削债33亿美元。
重组生效后的前两年,公司基本不需要支付本金和利息,将显著减轻现金流的压力。
此外,重组方案中的新贷款或新票据利率在2.75%-3%之间,与之前的融资成本相比,大幅降低,最长周期可延长至九年。
即使债务重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家总资产2800亿元的房企立马脱困。
林中当下的债务负担,仍然不轻。
截至6月底,公司债务总额为2256亿元,较高峰压降近120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依然有886亿元。
林中也在寻求境内债展期,缓解短期内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旭辉共完成5只境内债券展期三年,年内已无境内债到期。
10月中旬,有消息称,旭辉正为另外两只境内债券,寻求额外9个月的宽限期,本金余额共36.75亿元。
在项目层面,林中积极引入政策融资“活水”。
目前,公司有72个项目入围房地产融资项目“白名单”,有45个项目通过融资置换、展期降息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发力代建
作为闽系头部房企,旭辉一度狂飙,高峰时期总资产近4400亿元。2022年底违约后,陷入流动性困境。
主业仍然复苏缓慢,今年1—9月,林中团队合同销售金额约为261.3亿元,同比大降53.7%。
好在,旭辉的资产底盘,整体较优。截至6月末,公司总未售货值约2760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0%。
在楼市“止跌回稳”趋势下,热门城市成交活跃,旭辉的去化有望加快。
此外,旭辉还拥有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价值约460亿元的持有物业资产,将为其恢复经营提供了一定支撑。
林中的长远计划,是逐步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保留核心资源及能力,以度过行业深度调整期。
发力方向之一是代建,于2023年推出“定制化服务”体系,卓有成效。
上半年,其新增管理项目近50个,政府与国企类代建合同额占比50%以上。
在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代建企业排行榜上,前9个月,旭辉建管以952万平方米的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位列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尝到了创新和突破的甜头,未来会继续努力。”公司高管称。
林中也在拓展商业,迄今在上海、广州、安徽等地,落地了5个轻资产商业项目。1-6月,旭辉的多元化业务收入32.09亿元。
他还要兼顾保交付,2024年旭辉交付压力较大,1-9月已交出近4.1万套新房。
8月,在旭辉成立24周年的庆祝活动上,林中勉励员工,要有打“持久战”的毅力。
“只要我们人心不散、队伍不散、建制不乱,我们一定能跨越这个周期。”林中说。
多条腿走路,林中见招拆招,继续闯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