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10月23日从中国科学报获悉,苏州工业园区蒙纳士科学技术研究院李之考博士,联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西旺教授,成功开发了一种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辅助的疏松纳滤膜工艺,实现了对盐湖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并同时实现了盐湖镁资源的增值利用。
10月22日,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锂资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传统卤水提锂工艺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蒸发-沉淀周期长达两年,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而研究团队开发了EDTA辅助的疏松纳滤(EALNF)工艺,通过EDTA与镁离子的选择性螯合作用,显著放大了锂、镁离子在电性和尺寸上的差异,实现了锂资源的高效提取以及镁资源的有效增值利用。
通过两级过滤,锂离子全流程回收率高达90%,远超传统的蒸发-沉淀法(30%~50%)。相比传统蒸发-沉淀工艺,该工艺省去了耗时的盐田晾晒步骤,将生产周期从1年~2年大幅缩短至1个月~2个月。
10月23日,盐湖提锂概念异动拉升,截至午盘,沃顿科技涨停。久吾高科一度20cm涨停。盐湖股份、蓝晓科技等涨幅居前。
据公开资料,盐湖提锂技术是一种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盐湖卤水中的锂元素,通过特定的工艺将其提取出来。盐湖提锂技术对于满足全球对锂资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
目前,盐湖提锂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ml-search[吸附法]、ml-search[膜法]、ml-search[碳酸盐沉淀法]等。其中,吸附法和膜法因其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碳酸盐沉淀法是一种传统方法,通过在处理后的盐湖水中加入碳酸钠,使碳酸锂沉淀,再经过滤、清洗和干燥等过程生产出碳酸锂。
据新华社9月28日消息,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9月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
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宋琰介绍,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材料中的关键矿物,锂主要以盐湖卤水和固体矿石两种形态存在。我国高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盐湖,锂资源丰富,但湖水的“镁锂比”这一关键指标偏高,导致镁与锂分离难度大,生产出的锂盐成本高、质量低。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也对相关产业提出严格的环保要求。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想到,在盐碱环境下,盐土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选择性地吸收盐分和水分。通过模仿蒸腾作用的原理,团队成功研制出“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该装置分3层,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器的纳米通道内产生超高压,高压传递到离子分离层,就会选择性地将卤水中的锂离子“驱赶”到储存层,最后通过水循环系统收集储存层中的锂盐。
宋琰表示,在实验室模拟的昼夜交替与盐湖卤水环境中,该装置已连续运行528小时,卤水的“镁锂比”从初始数值422降至2.5,锂的纯度提升160多倍,验证了整套装置的可行性与高效率。
朱嘉说,通过模块化拼装组合,该装置的面积可以不断扩展,从而增加锂盐的产量。“更重要的是,该装置依靠太阳能即可运行,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力和化学药剂,尤其适合在光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地区应用,能耗低,还环保。”
据了解,该团队计划下阶段到高原开展中试和产业化试验,针对高原各类盐湖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进一步优化装置设计,争取在多方支持下早日形成实用的盐湖锂矿生产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