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GDP已近50万亿,产业培育等亟待补短板|数说中国
2024年10月17日 20:32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国乡村振兴监测报告2024》显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指数呈现稳步提升态势,31个省份发展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提升。

  国家统计局自2023年8月起建立实施《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一套表制度(试行)》。根据监测制度对全国2675个县级单位、近3万个乡级单位、近51万个村级单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统计监测。

  从最新监测结果看,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指数为69,比2022年提高1.3,增长2.0%,总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报告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发展不平衡,落后县在产业培育、农民增收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县域GDP增加1.6万亿

  报告显示,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县域经济稳定增长,乡村产业稳步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乡风文明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

  例如,在县域经济增长方面,2023年全国综合发展指数为61,比2022年提高1.0,增长1.6%。2023年全国县域(未包括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48.3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6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3%。县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2.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0.2万亿元,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24.2%。

  在乡村产业稳步发展方面,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县域富民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产业兴旺指数为60.3,比2022年小幅提升。

  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2%,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两倍以上。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2023年全国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村庄占比为14.7%,比2022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各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动农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2022年实际增长7.6%。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9,比2022年下降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报告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地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2023年监测结果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产业发展动能不强,乡村建设仍存短板弱项,乡村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脱贫地区在生活富裕等领域整体差距较大等。

  报告提到,我国农村人才流失,农业产业总体大而不强,农业产业链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我国乡村人口持续减少。乡村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6.4亿人减少到2023年的4.8亿人,下降25.2%。乡村从业人员从3.9亿人减少到2.7亿人,年均减少1087万人。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我国乡村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23.8%,比城镇高8个百分点,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凸显。

  报告指出,下一步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乡村产业发展文章,深化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报告建议,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支持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县域富民产业,丰富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专业人才和社会人才投身乡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农业农村部表示,相关部门将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3
原标题:全国县域GDP已近50万亿,产业培育等亟待补短板|数说中国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