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药旗下连锁药店品牌华润堂宣布,决定于2024年11月8日关闭香港全线分店。华润堂为香港较大型的连锁药房之一,定位为高端药房,其前身是香港华润百货的“中成药部”,零售业务发展至今近80年。巅峰时期,华润堂在香港地区的分店曾多达近50家,遍布港岛、九龙、新界、离岛。而在宣布闭店前夕,华润堂在香港地区仅存19家门店。
对于关闭原因,华润堂解释称,业务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及各种营运挑战的影响,经慎重考虑后决定关闭香港全线分店。华润堂会员计划将于2024年11月8日正式终止运作,届时,相关会籍及会员积分将会同时失效及作废,会员将不再享有会员购物折扣优惠或奖赏。
不过华润堂内地门店不受影响。华润堂一家深圳门店的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深圳所有门店仍正常运营。
华润堂公众号推文表示:“目前,华润堂内地所有门店未受华润堂香港地区店铺关闭影响,各业务板块均正常运营中。”华润堂在中国内地零售业务由华润堂(深圳)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管理,公司2020年12月15日起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自此正式进入华润三九体系中。在华润三九总部的支持下,华润堂正通过产品创新与外部拓展稳步提升经营水平、持续改善盈利状况。
为何华润堂在香港地区卖不动了?
消费模式发生转变
在许多游客心中,华润堂是他们去香港“扫货”的目的地之一。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显示,华润堂连续多年荣获香港“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认证的“资深优质商户”称号。
但近几年,华润堂持续收缩门店数量。今年4月开始,华润堂在香港屯门码头、安达村、葵芳新都会广场等的门店相继关闭。直至本月宣布关闭香港全线分店。
华润堂香港门店全线结业的背后,是香港线下零售业的低迷。
香港特别行政区零售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8月,零售业销货价值从1月的365.18亿元,跌至8月的291.82亿元。零售业销货价值指数从1月的130.8,跌至8月的104.5;零售业销货数量指数从1月的122.8,跌至8月的95.9。值得注意的是,自5月起,香港零售业销货价值、零售业销货价值指数、零售业销货数量指数便开始连续下降,按年变动的百分比降幅达双位数。其中,中药零售业受影响较为严重,自2024年初以来,中药销货价值已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香港线下零售业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香港的消费模式产生转变,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对线下零售业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实体店购买商品。此外,香港地租高昂,这也增加了零售业的成本,导致零售业利润空间缩小。2023年1月8日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正常通关,香港市民转而选择深圳进行日常消费,北上消费成为热潮,一定程度上对香港当地的零售业产生了影响。
香港立法会议员、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主任李浩然也向媒体表示,结业并非看淡香港市道,是出于市场环境转变、网络销售增加,采取非实体店、产品专卖等形式更符合市场需求。他强调,华润堂所提供的产品在香港供应充足,相信结业不影响市民需求。
对于香港当地零售药房,林先平建议道,可以参考学习内地连锁药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例如药店品牌可以通过开设网店、建立官方网站等方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其次,药店品牌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私人定制参茸补品、健康咨询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此外,药店品牌可以尝试拓展多元化业务,如开设健康食品店、健康饮品店等。
持续加强DTP专业药房建设
近年来,连锁药房竞争加剧。关闭香港门店,或许是华润医药优化业务结构做出的决定。
具体看来,药品零售在华润医药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而且该业务毛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上半年,华润医药收入1285.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其中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业务的收益占比分别为16.5%、79.6%以及3.9%。
2023年华润医药的零售业务毛利率为7.6%,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6.5%,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华润医药对此解释称,主要因为毛利率水平较低的专业服务(DTP)业务收入比重增加。
虽然DTP业务毛利率较低,但华润医药还是坚持扩张DTP专业药店数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华润医药通过华润堂和德信行等全国或地域性品牌经营760家零售药店,其中包括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DTP药房275家(含双通道药店162家)。
华润医药在业绩报告中表示,将持续加强DTP专业药房建设,建立零售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门诊统筹管理政策加速落地,对药店药学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助推处方外流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集团持续优化专业服务能力和药品供应体系,加强药店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管理,统筹推动旗下药店获取“双通道”“门诊统筹”资质,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谢良鸿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传统药店的拼位置、拼价格、拼促销的模式面临挑战。连锁药店作为健康产业与消费者触达的“最后一公里”,要突破当前药店经营困境,实现向专业化服务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