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电动葫芦车间,崭新的自动化机器臂正根据指令流畅执行钻、镗、铣等工序,快速生产着电动葫芦内的箱盖等产品。“原先分散的工序被集聚在一台设备上完成,箱盖类零件加工用时减少了近一半。”公司副总经理冯海军说。
作为国内电动葫芦行业的领先企业,凯澄机械投资2300余万元购置了葫芦卷筒双端面车床、卷筒外壳半自动化加工数控车床等自动化设备,完成车间的智能化改造。“效果显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生产效率成倍提升,单位产品能耗也显著下降。”冯海军说,“智改数转”是企业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这是江苏省江阴市依托“智改数转”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实现了自动备料、光影裁剪、精准配对、混流缝制、整烫包装全流程智能操作;兴澄特钢智能工厂生产的20余类专业特种钢已成功替代进口产品;江阴邦特科技在建立智能车间后,产能提升10%……
据江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阴出台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持续优化激励扶持政策,构建分类施策服务体系,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分级分类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国家级智能标杆17个,新增省级智能标杆556个。
除了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江阴市还在新兴产业赛道上抢抓发展机遇。走进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只见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负责人费凯说,目前,微电子产业园不仅有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龙头企业落户,还汇集了德龙激光等5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首芯科技等一大批优质产业链项目,一个集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微电子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批特色产业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江阴已成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承载地。202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228.90亿元,同比增长5.8%。
“如果说产业是江阴发展的骨骼,那么科技创新便是推动筋强骨壮的养分。”江阴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小微说,作为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之一,近年来,江阴扎实推进“科创江阴”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刘小微说,江阴全面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体系,助力科创载体量质齐升。“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246万平方米,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加速器1家、众创空间9家。江阴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建成10个“科创飞地”。
同时,江阴优化“企业发榜、专家评榜、院校揭榜、政府奖榜”的揭榜挂帅机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超500条,以政府奖补资金4150万元撬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8.5亿元。
另外,江阴还持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应用机制,成立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江阴分中心10家,每年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项,助力企业以高科技含量赢得市场含金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