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十一”假期期间,各大银行在假期出游、购车、消费等热门支付场景频频出招,从服务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角度推出优惠活动,点燃节假日消费热度。
“场景”+“消费”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信用卡优惠活动,包括消费返现、汇率补贴等方式。
从具体的优惠活动来看,银行通过与外部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扩大活动覆盖范围。比如,分期优惠方面,江苏银行推出了京东、苏宁购物分期最高减100元;出境游方面,招商银行信用卡推出了320元的汇率补贴,涵盖了日本、韩国等地;购票方面,农业银行银联信用卡用户在12306支付订单时使用云闪付支付,单笔消费实付满300元有机会享20元立减优惠,活动截至10月31日。
此外,广发银行还推出了“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带动数码家电类消费增长,活动包括华为、小米、美的等热门数码家电优惠购,除全场商品9.5折外,领券至高可抵500元。建设银行也发放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App的单笔支付满减消费券。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信用卡是银行触达场景的一个抓手,与B端和C端产生连接。银行应持续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确保创新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消费金融客户和业务规模化增长。
银行信用卡“存量之战”
银行借节假日窗口花式促消费的背后,是当前银行信用卡面临的的行业之变。
“银行信用卡之间争夺的是存量市场,节日可谓是最佳的‘营销时机’。”一位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前,银行信用卡已经从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到个性化定制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上半年,多家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工商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52亿张,较2023年末减少100万张;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累计发卡量分别为1.31亿张、6488.83万张、3957.68万张,较上年末减少100万张、643.59万张、282.26万张。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的不良率也在抬升,其中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3.03%,较2023年末增长0.58%。究其原因,一位银行业专家研究分析,宏观经济下行叠加不良消费观念盛行,以卡养卡成为普遍现象,加之信用卡行业监管也趋于严格。
上述专家建议:“银行要改变过度追求发卡量的观念,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持卡人用卡行为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风险信号,如大额套现、频繁逾期等。对存在风险的客户,及时采取降额、冻结账户等措施。”
对于银行信用卡如何突破“存量困局”。王蓬博建议,银行一方面要加强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开发,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如针对年轻人推出具有特色权益的信用卡,如与游戏、音乐、体育等热门领域合作,提供相关的消费优惠、积分加倍、专属活动等。另一方面加大虚拟信用卡的推广力度,满足客户快速办卡和线上消费的需求。此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银行信用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重点。
作者:徐潇潇周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