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家粮储局科学研究院张忠杰谈稻谷收获保质减损
2024年09月30日 18:07
作者: 张晓翀
来源: 新京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年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其中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的稻米,约占我国口粮消费的70%左右。必须关注粮食“种(子)、种(植)、收、购、储、加、销”全过程全链条的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针对稻谷收获如何保质减损的有关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近期专访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张忠杰。

  新京报贝壳财经:稻谷作为国人的主要口粮来源,如何做到在稻谷收获时节实现颗粒归仓?

  张忠杰:近年来,广大粮食从业者不断探索强化科技创新,将稻谷收获后的数量和质量损失降到最低,更多提供优质大米、更好服务国人口粮安全。

  首先,关于稻谷的收获时机。稻谷的最佳收获期理论上是在其完全成熟时,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带来损失。如果过早收获,稻谷的籽粒还未完全成熟,这会导致青瘪粒增多;而如果收获过晚,籽粒爆腰率增加,造成后期加工整精米率降低。另外,在收获期前后要特别关注区域天气变化,特别是要规避雷雨大风等灾害天气给稻谷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根据稻谷生长的成熟状况,结合区域气象预报预警,选择好收获窗口期,也就是常说的“抓天机、抢农时”,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其次,关于稻谷的及时干燥。稻谷收获后,籽粒水分含量高,最好能在48小时内将其干燥至安全水分,以防存放期间发芽生虫、发热霉变、甚至腐烂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选择适宜的干燥工艺和装备,比如在南方地区七八月份的早稻收获季节,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将高温高湿的低位热能自然空气提升为65℃-70℃的高位热能空气,以此作为清洁干燥热源,将潮湿的稻谷籽粒经过控温循环式干燥降到安全水分,实现环保节能、保质干燥。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建设了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开展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有效推动粮食产后减损,促进农民丰产增收。

  新京报贝壳财经:稻谷籽粒干燥至安全水分后,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实现保质保鲜储藏?

  张忠杰:我国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原粮产量大、分布范围广。作为主要口粮的小麦储藏周期一般为4-5年,作为主要饲料粮的玉米储藏周期一般为1-2年,作为我国最主要口粮的稻谷储藏周期一般为2-3年。既包括家庭储粮,还包括粮食仓储企业储粮。因储粮区域、仓储规模和储藏方式等不同,采取保质储藏技术亦不同,但原则都是要做好仓房和储具的气密、隔热和防水防潮,做好粮堆籽粒的控温控湿、防治害虫和预防霉变,最大限度延缓储藏期内籽粒的品质劣变,为后续的口粮和饲料等加工提供优质粮源。

  对广大农户的自家储粮而言,除了采用传统的农户储粮缸、储粮罐等装具外,国家有关部门为全国农户累计配置了1000万余套的农户科学储粮仓,包括适用于稻谷、小麦的钢制吨粮仓,以及适用于大农户的玉米穗自然存放钢制组合粮仓,其容量规模可达30-100吨。以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粮食科普乡村行等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储粮知识科普宣讲、发放农户储粮包和宣传册等,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助力节粮减损。

  对广大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而言,当前我国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仓房、设施、装备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现有完好粮食仓容规模达到7亿吨,储粮技术应用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广大粮食仓储企业以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为己任,传承和弘扬粮食行业“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研发和应用储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助力实现粮食仓储高质量发展。

  其一是“四合一”储粮集成技术。该集成技术于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它包括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等四项技术,即通过在大型粮堆内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粮仓内的温湿度等粮情基础参数,运用环流熏蒸技术装备实现大型粮堆内部害虫和霉菌的有效防控,运用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装备有效避免大型粮堆的发热、结露等问题,确保粮食储存全周期内的品质稳定,有效降低了粮食储存期间的损失损耗。

  其二是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技术。我国的粮食仓储遍布全国七大生态区域,在粮仓围护结构和粮堆仓储工艺装备应用方面,因气候条件、储粮仓房、储粮品种等不同也存在差异。通过应用仓顶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辐射膜材料隔热技术、纳米保温涂料和密闭隔热材料技术,以及内环流控温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智能通风技术、粮情云图动态分析预报预警技术等,有效实现大型粮堆低温或准低温绿色储藏。目前我国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规模超2亿吨。

  其三是虫霉综合防控技术。在粮食仓储过程中,虫害和霉菌毒素是两大威胁。比如气调储粮技术,即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粮仓内的粮堆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周期性营造大型粮堆内处于低氧环境,在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的同时,高效实现储粮害虫和霉菌的物理防治,目前该技术在全国的应用仓储规模超过5500万吨。如采用食品级惰性粉杀虫、光诱捕储粮害虫、气调剂防虫抑霉等物理防治技术,捕食螨等天敌生防技术,多杀菌素等生物药剂防护技术,紫外光和等离子体组合技术有效削减霉菌毒素等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利用,可有效减少化学药剂使用,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绿色低碳储粮技术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伴随着粮食产后科技、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稻谷收获后的保质减损还需要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张忠杰:其一是突出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颁布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反食品浪费法,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和问责,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粮食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其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行业科研院所、高校、粮食仓储企业依托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按照仓储物流环节,逐步构建了仓房新材料应用、高效环保进出仓、智能监测预警、绿色综合防治、效能科学评价“五维一体”的绿色储粮技术集成体系,通过人才培养与培训、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科普宣传与推广等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让行业内外先进技术,助力减少稻谷产后损失。

  其三是完善标准体系。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10余项稻谷干燥、储藏、品质检测方法等相关标准,从稻谷产后多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引领。通过推动相关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制修订,健全标准体系,为稻谷收获保质减损技术实施和措施管理提供评判准则,为确保稻谷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专家谈:国家粮储局科学研究院张忠杰谈稻谷收获保质减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