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金融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接力”
2024年09月30日 16:34
来源: 新华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日,货币金融政策部门出台并落地多项稳经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业内人士认为,货币金融政策先行落地,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偿债负担,但提振总需求还需其他政策加力配合,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接力”。

  货币金融政策先行落地提振市场信心

  9月24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介绍金融方面的增量政策措施情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多项重磅政策落地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

  9月25日至27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下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29日,一揽子房地产金融举措落地,其中包括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要求等举措。

  受政策提振,资本市场持续上行。9月30日,上证指数涨8.06%,深证成指涨10.67%,创业板指涨15.36%。沪深两市成交超2.59万亿元,超2700股涨幅超过10%。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本次货币金融政策加力的重点在三个方向:宽货币、托地产和稳股市。在宽货币方面,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全面落地,货币政策“大招”尽出,宽松力度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在托地产方面,除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外,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还推出四项措施,增强对房地产销售、物业、收储、土地等各方面的信贷支持;在稳股市方面,推动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活跃产业资本,同时创设货币政策工具,共同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

  “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而言,宽货币是本次政策安排的核心关注所在。”钟正生认为,本次宽货币超预期落地,是基于内外双重因素的共同考量。从外部看,美联储9月份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中国货币宽松的外部空间已然打开。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认为,此次货币金融部门推出的政策不仅超预期,而且预示着政策思路的转变。

  “一系列金融层面的政策或许只是开始,并非是这轮政策的结束。”韦冀星认为,相关政策短期内有望先部分改善市场的预期,后续的复合政策大概率会持续推出,需持续关注政策的有效性。

  业界期待增量财政政策“接力”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国盛证券宏观团队分析,往后看,继货币金融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后,增量政策出台在加速通道中,尤其是财政发力、松地产、支持地方化债、再降准降息,可能的措施包括扩赤字、增发国债,新增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专项债支持化债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当前,货币金融政策已提前宣布并陆续落实,市场对下阶段的财政政策抱有较高期待。在经济下行期,相比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有必要未雨绸缪储备四季度以及2025年的财政政策。

  罗志恒认为,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功能,更多盯住支出增速而非赤字率目标,多采取支出政策。他建议财政通过五大举措“接力”: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认为,在财政政策空间方面,当前普通国债约有8000亿元存量空间,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在扩大使用范围上存在空间,理论上依旧存在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的政策窗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发力稳增长的总体思路下,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在国庆节后加快推出,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安排,增量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促消费、惠民生和保基层运转。政府投资可能主要依靠存量政策,因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偏慢,资金使用集中在下半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财经分析】金融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接力”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