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凭票打奶到智能制造 中国乳业蝶变下的伊利身影
2024年09月30日 10:13
作者: 郭铁
来源: 新京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600887_0]

  盖着红色印章的奶票,一箱箱待清洗的玻璃奶瓶,挤奶罐、分离机、蛋托机……走进伊利集团草原乳文化博物馆,仿佛回到60多年前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养牛合作小组。这里是伊利集团生于草原、走向世界的起点,也是见证中国乳业从基础薄弱到快速发展的时代记忆。

  从一个只能生产几分钱冰棍的街道小厂,到位居全球五强、营收破千亿的大型乳业集团,伊利的业务触角已覆盖种业、草业、畜牧养殖、乳品制造等全产业链,并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实现国际化产业布局。凭借智能制造、研发创新、绿色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伊利正着手打造奶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族乳业高质量发展。

  草原乳文化博物馆外景。 企业供图

  博物馆里的“呼市奶牛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仅有12万头奶牛,年奶产量不到20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不到2盒牛奶……薄弱的产业基础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乳制品成为那个年代的稀缺品。

  草原乳文化博物馆·发展历程·早期伊利场景还原。 企业供图

  195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选择奶牛品种好、规模较大的7户奶牛养殖户组成养牛合作组。之后,养牛合作组不断壮大,更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当时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这一奶牛场,正是伊利集团的前身。

  据伊利老员工回忆,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节衣缩食,凑钱买饲料,让奶牛吃饱吃好,力保牛奶品质。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这些养牛人也没有想过放弃,而是靠韧性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在伊利集团草原乳文化博物馆,藏品中有一张49年前的“月份付奶卡片”,上面依稀印着“地方国营红旗区牛奶厂七三年”。每次领取牛奶后,卡片上的对应日期都会盖上一块小小的红印,而这样的取奶记录和饮奶时光仍然是老百姓的鲜活记忆。

  “那个时代票比钱管用,没票寸步难行。”提起早年那些紧巴巴的日子,60多岁的呼和浩特市民陈继华对各种粮票、布票、煤气票、肥皂票,尤其是奶票,印象深刻。刚上初中那会儿,陈继华的身体特别不好,一个远房亲戚得知后,特意给家里送来一张牛奶票。陈继华的哥哥从此多了一项任务——每天提着玻璃瓶子去供销站打牛奶,兄妹二人的感情从此更加深厚。

  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馆,像这样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老物件还有很多。照片中的挤奶罐、分离机、蛋托机等,是当时主要的乳品生产设备,记录着伊利如何从一个街道小厂发展为跻身国际前列的乳业集团,也向参观者展示着当地民众同乳制品结下的深厚情感。

  开启乳业发展“黄金十年”

  改革开放后,牛奶逐渐普及。从“没见过、没地儿买”,到种类丰富、购买便利,牛奶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这些变化与伊利的多个“第一”分不开。

  1993年,“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正式改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伊利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回忆说,“三年内从成立集团到走向上市,可以看出当时公司的发展非常快。”但保质期问题就像一个魔咒,成为企业跨区域销售的一大屏障,乳业也因此被限制为“区域经济”。

  为打破这一屏障,1999年,伊利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成立中国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同时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将牛奶保质期从7天延长到6个月,跨越了鲜奶城市运输半径。

  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旧厂部所在地,现位于金川工业园区。 企业供图

  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应用,让伊利逐步成为国内第一家有能力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制品企业。2000年,伊利销售业绩冲破15亿元。随着乳品保质期延长与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一些运输条件不利的地区也得以见到牛奶产品,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开启了中国乳业十年黄金发展期。

  如今,伊利已成长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大型乳业集团,在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打造了15个创新中心,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攻克技术瓶颈问题,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在一系列产业创新升级举措中,中国乳业也早已摆脱传统发展路径。2023年,全国奶类产量4281.3万吨,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0多倍,居全球第四;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乳制品从稀缺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人均年乳制品消费量达42.4千克;乳品消费量和消费品种也在逐年增加,极大丰富了消费者餐桌。

  “数智伊利”赋能乳业链条

  我国奶业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指标稳步提升,但仍需激发产业加速升级新动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作为乳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行者,伊利正在实现向“数智伊利”的转变,全新赋能乳业链条。

  相比于早期的生产场景和生产设备,如今的伊利正全力打造“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拥有世界一流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食品产业研发中心、乳业大数据中心、工业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草原乳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乳业商圈城市综合体,以及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制品计量测试中心。

  目前已建成的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被认为是伊利数智化发展的典型样本。这里的智能工厂全部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例如,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的生产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生产参数最优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基地拥有目前全球速度最快、每小时灌装4万包的生产线,日处理原奶可达到6500吨,每天生产的牛奶可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实时数据监测图。 企业供图

  从街道小厂到世界五强,从粗放式生产到智能化升级,伊利在60多年的岁月中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见证并推动了中国乳业从基础薄弱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历程。伊利表示,未来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竞争力。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从凭票打奶到智能制造,中国乳业蝶变下的伊利身影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