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求索之路:与时代需求共振,与人民期盼同行
2024年09月29日 14:16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文/李安怡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作为国之重器,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中国正从金融大国向着金融强国奋力前行。

  作为金融体系运转和金融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是实现金融强国的重要一环。“强大”二字背后,绝不仅是自身实力,而是在于依托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耕实体经济实现自身经营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提升,更是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发展、反哺社会民生,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潜力的使命与担当。

  风雨兼程75年间,金融行业也涌现出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不断拼搏进取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及企业家们被看做中国经济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观察中国保险业数十年来的发展,一定绕不过去的样本之一,就是中国平安。它的成功,既来自于“赢得时间”的抢跑思维,也得益于“快速变革”的高效执行力,更来自于对经济发展大势的把握,以及对“创新引领发展”这一理念的笃行。

  事实上,从生于夹缝到跻身全球金融保险业强者之林,中国平安“四个十年”的一路成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金融市场、中国经济勃兴的点滴印迹。它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建设者、创造者。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齐奋进。

  1、1988-1998: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探索现代保险道路

  回顾平安三十六载发展路,每十年实现一次蝶变,先后经历了销售驱动、服务驱动和科技驱动三个阶段,以及正在推进中第四阶段——“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需求驱动。

  平安的诞生,被视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时代产物。198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特殊时点,平安作为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

  彼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徐徐展开。深圳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创业创新氛围甚为浓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苦干务实的蛇口精神激励着一批敢想敢闯的年轻人。在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向中央的建言下,创办社会主义股份制保险公司被提上了日程。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可以说,平安从出生伊始,在其整个成长期,都充分享受到了时代向前、国家强盛带来的荣光。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第一个十年里,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平安搭建体制机制平台,开启了探索现代保险的道路。从深圳起步到走向全国,从产险主导到寿险为王,从打破我国保险业“大一统”到率先推行个人寿险营销业务,不甘现状、勇于进取、朝气蓬勃的平安向国人展现了商业保险之于经济社会民生的意义与重要性。

  时势造英雄,当时的平安或许也无法想象,未来它对中国金融业格局、中国人的生活会产生多大影响,又或将在世界舞台上与外资同行的同台较量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彼时的平安,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改革开放东风的吹拂与滋养下,抓住一切向上的力量,生长,生长,生长。

  2、1998-2008:紧抓制度趋势红利构建综合金融模式

  时光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

  经过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平安在羽翼渐丰的同时,亦深谙长期发展战略对于平安的深远意义。

  1998年,平安对旗下产、寿、证、投四大专业公司组织架构进行改革。2003年,平安正式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金融保险集团架构。同年,平安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开始了银行业务的布局。2004年又成立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公司。2005年,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正式营业。

  随着各专业保险公司的相继开业,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服务架构渐趋完善,“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雏形显现,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愿景强烈而迫切。

  第二个十年里,平安率先提出“三外”战略——“外资”“外脑”“外体”,引入外资股东、引进海外人才、学习借鉴国际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但真正系统地、全方位地再造是从1998年聘请麦肯锡之后,至此走上了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路子,就如同请医生来做了一次体检,并开出了处方。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原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将推动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化,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参股。而对于那些想上市融资的保险公司,原保监会也承诺称“要为它们的上市创造条件”。

  中国经济的崛起,让外资无法忽视这一生机勃勃的市场。2002年10月8日,上海静安大厦某一会场内,伴随着一曲《费加罗的婚礼》的奏响,彼时国内金融业最大的一笔外资引入项目宣告落地——137岁的汇丰集团入股14岁的中国平安。随着摩根、高盛、汇丰的次第入股,外资金融巨头一方面为平安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同时为平安带来了国际化、专业化的运营模式与经验。正是在与国际同业互学互鉴的交流中,平安从追赶者逐步成为了后来的超越者。

  在第二个十年里,平安还完成了挺进资本市场的龙门飞跃。2004年6月24日,一个新时代由此开始,平安的上市在当时创造了几个历史: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股票发行、亚洲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2004年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股票发行……

  与第一个十年尝试多元化战略、探索现代保险道路相比,第二个十年间平安的战略转换与发展方向的改变可谓巨大。这与中国金融行业与经济环境的发展休戚相关,也与平安提倡高度竞争、追求效率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路不无关系。紧紧抓住制度和趋势红利,保持持续的领先感,向前,向前,向前。

  3、2008-2018:迎接互联网浪潮“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始终敬畏市场、敬畏变化,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不断给平安注入创新突变的血液。平安崇尚变革,崇尚创新,反对一成不变的模式。平安天然地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持续,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对创造性的激励和对非创造性的淘汰。

  2008年之后的这十年间,中国开启了金融业的繁荣和人民币国际化,多个科技前沿点引爆,云计算兴起,移动端取代PC端引爆移动互联网时代。

  平安“金融+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就此确立。在第三个十年里,以科技为驱动,平安提出“综合金融+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也就是如何让科技赋能主业发展。

  2008年,平安上线“一账通”项目,实现集团“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战略”。2012年,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积极探索多项基于新科技平台的创新金融业务,并于2013年正式提出“以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战略。

  2014年,平安升级“平安战车”战略管控模式,围绕“医、食、住、行、玩”等需求,初步形成“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体系。2015年,再次拓展业务范围,提出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综合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综合金融”两大模式。

  平安三个十年的阶段性定位,几乎踩准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节奏。在第三个十年里,平安进行了前瞻性的投入与布局,特别是在全球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确立了位居行业前列的地位。其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相关科技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等领域,极大提升了传统业务的价值,且部分核心技术开始对外输出。

  可以说,三十而立的平安,已是国内综合金融的“领头羊”,无论是在保险、银行还是在投资上都领先于主要同业,在科技、医疗健康等也已经颇有根基。

  在金融科技专利榜单上,平安的专利数量领先行业。更重要的是,平安广阔的业务场景又为前沿的技术打造了最好的试炼场,能够批量锻造出与产业贴合的科技赋能方案,从而支撑起技术输出的商业模式,孵化出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等一批领跑行业的新科技“独角兽”。

  但在平安看来,科技业务更宏大的价值则在于生态的塑造。近年来甚少发声的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在2018年的平安业绩发布会上,首次亲自描绘平安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发展路径: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平安的第四个十年目标,呼之即出。

  4、2018年至今:打造“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 践行“金融人民性”

  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平安,愈发体会到“改革与开放是企业根与魂”的内涵。前面三十年,平安一直在寻找最佳参照物,倒逼和鞭策自己实现超越。对于第四个十年的构想,平安定下的目标是——以“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为目标,将创新科技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1年,平安数字化赋能“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升级,积极布局“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开启增长新路径。2022年,平安正式升级焕新、升级公司品牌标识,回归“专业·价值”,再一次强调“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愿景,“科技赋能金融、生态赋能金融、科技促进发展”的战略体系。在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下,这一战略被视为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但业务结构更多元、运营管理更高效、盈利模式更多样。

  斗转星移,36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平安从一家偏于一隅的财险公司,成长为覆盖全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集团,并且还在将触角延伸至科技领域,进而系统周密地塑造金融生态圈、医疗生态圈,挺进战略无人区,不断加固“护城河”。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紧紧把握时代需求和人民需求是平安一切发展逻辑的起点。平安的诞生受恵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东风,成长壮大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抓住中国保险业及金融业崛起、互联网科技兴起的历史性机遇,凭借自身清晰前瞻的战略规划和扎实有效的推进执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平安从“小舢板”成长为“大巨轮”的结果,更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经济体制活力迸发、金融业迅速崛起的见证。

  在大棋局中落子。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作为持续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平安,只有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整体观念,自觉把公司每一项工作摆到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中谋划,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优势,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建设的行动派、实干家。而这也是所有“平安人”的“中国梦”。

  何为平安的“中国梦”?1999年,在平安开启第二个十年伊始,马明哲在当时出版的《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一书中写道:“民族的强大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来自民族企业的强大,民族企业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生活创造物质,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崛起的背后,一定有一批最优秀的民族企业作为支撑,平安希望成为其中之一。”

  在此后公司发展的每个节点,这位国内综合金融模式的探路者、先行者,都会提及“应铭记初心,感恩奋进,共同实现平安的‘中国梦’”。

  36岁的平安仍值青春岁月,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整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的全局部署下,在“以客户为驱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下,辅以前期扎稳的根基,强大的专业人才团队与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以及科技的赋能,生态的塑造,这些都将是未来平安进一步夯实竞争力、再树行业转型标杆的关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6
原标题:中国平安求索之路:与时代需求共振,与人民期盼同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