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近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开信息,瑞迪奥医药申报的锝[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注射液(简称“99mTc-3PRGD2”)及注射用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RGD肽纳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优先审评名单。
99mTc-3PRGD2为瑞迪奥医药自主研发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是我国首个核医学放射诊断1类新药,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谱肿瘤显像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药物的研制成功将改变核医学SPECT/CT影像技术不能用于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技术现状和常规认知。
据瑞迪奥医药介绍,99mTc-3PRGD2以整合素为靶点,能够靶向作用于肿瘤新生血管整合素αvβ3受体,展现出了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高特异性和准确性。2022年1月,99mTc-3PRGD2在中国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李方曾表示,99mTc-3PRGD2用于SPECT/CT显像,其临床诊断费用一定比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便宜。
2023年11月,瑞迪奥医药与百洋医药签署战略协议,获得99mTc-3PRGD2等放射性药物及SPECT等影像设备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运营权益。
核药,又称放射性药物,是一种用放射性核素或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及生物制品来诊断、治疗疾病的制剂。根据具体用途可大致分为诊断用核药和治疗用核药。99mTc-3PRGD2属于前者,用于诊断。
与其他肿瘤治疗手段相比,核药具有独特优势。诊断用核药可以快速准确地阐明病变组织的功能变化、基因异常表达等,实现疾病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是,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医学诊断技术中唯一能实现活体代谢过程功能显像的技术;治疗用核药可以通过核素对病变组织进行选择性和靶向性治疗。
目前,核药正朝着诊疗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即先使用诊断用核药确定肿瘤位置,再使用治疗用核药进行治疗。
不过,核药的开发门槛较高,因其制备原料具有放射性,在生产、运输以及使用等各方面都面临挑战。比如,由于放射性元素具有半衰期,放射量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少,无法长期储存,因此决定了核药的销售半径较小,企业需要在当地建设产能。另外,放射性元素控制不当也有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监管部门对于核药的研发和生产都有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批。
但由于核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先行者在商业化上的表现,吸引了不少药企入局。2018年和2022年美国食药监局相继批准了诺华的两款药Lutathera和Pluvicto上市,2023年,这两款药的总销售额突破了15.8亿美元。其中,Pluvicto上市当年(2022年)即实现收入2.7亿美元,2023年飙升至9.8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263%,成为全球年销售额最高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并且,该药物有望在国内上市。9月24日,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诺华的Pluvicto拟纳入优先审评,该药物适用于治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已接受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和紫杉类化疗的成年患者。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蓝皮书》统计,放眼全球,已上市放射性新药品种达到64款,全球范围内创新性放射性药物的研发管线达到了339种。全球在研创新性放射性药物同时覆盖诊断和治疗领域,适应症覆盖多种疾病领域,除癌症领域外,还覆盖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国内的核药市场相较国外起步较晚,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有42种放射性药品获批上市,但以仿制药为主。2020年后,2款创新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获批上市,分别是拜耳的氯化镭[223Ra],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以及Sirtex、远大医药的钇[90Y]树脂微球,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时,国内还有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其中24款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8款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目前,国内布局核药的企业有恒瑞医药、远大医药、先通医药、瑞迪奥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等。其中,后两家属于老牌核药企业,据药智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上市的核药152个(按品种计),前15家企业占比91.4%,7家公司为中国同辐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4家公司为东诚药业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