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未来怎么寻找到新的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形成中国一些新的节点领域、新的生产网络,最终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能够重新恢复到2%的水平。
“一般来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大概占到GDP增速的40%左右。”刘俏说,如果中国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可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应该要回到2%,甚至更高一些,这可能是讨论新质生产力等话题的核心出发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为核心标志,所有未来增长的动能,包括新质生产力的来源,应该紧紧围绕怎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这个核心要义展开。这里面,投资很重要,回看中国过去的发展,是通过一些产业计划,聚焦关键领域、节点产业的投资,期望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进步。
“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未来怎么寻找到新的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形成中国一些新的节点领域、新的生产网络,最终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能够重新恢复到2%的水平。”刘俏强调。
刘俏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寻找,一是科技革命催生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巨大空间。二是目前因为一些制度或机制的扭曲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掣肘,并没有释放出来,未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把它释放出来。
刘俏还谈到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他认为共同富裕是“做大饼”而非“分饼”的过程,当前最大的不平等其实在城乡之间,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存在巨大收入差距。
刘俏指出,当前,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未来通过转型或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改革,在农业领域形成集约化生产,大幅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使农业从业人员的第一次分配收入能够提升。此外,解决城市常住居民的城市户籍问题,使其最终在城市留下来,这将带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这种力量可能会成为未来产业变革,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