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新一轮国企改革步入后半程 “围墙”与顽疾亟待打破
2024年09月24日 20:18
来源: 新华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按照时间和任务计划,今年下半年已步入后半程。

  新华财经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国央企仍然存在重复投资、“内卷式”恶性竞争;一些央国企子公司独立自主经营空间小,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投资决策;一些老国企管理经营思维没有转变,导致国有资产持续贬值。

  专业化重组提速

  近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成为央国企专业化重组整合进程中的又以浓墨一笔。然而提及两家上千亿规模的上市公司的过往,其财报曾多次提及,“为消除和避免中国船舶中国船舶集团控制的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同业竞争。”而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目的正是为了规范同业竞争,优化上市公司的经营结构。

  “一些央国企仍然存在主责主业不清晰,资源配置过于分散,业务领域重复交叉,重复投资问题严重,进而导致了‘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这容易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与浪费,不利于集约化经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创新突破。

  据知本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今年以来央国企重组整合事件数量同比增长120%。今年以来与地方国企有关的专业化整合重组事件也在屡见不鲜。随着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专业化重组整合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并在进一步提速。

  业内人士指出,专业重组整合如“大刀阔斧”进行国有资产重构,但是更长久的企业发展则需要精细的内部管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逐步。

  刘兴国认为,目前一些央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在“形”上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在“神”的方面,还存在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不畅的问题。

  一位国企子公司负责人举例介绍说,此前因某一情况急需生产一批防护产品,该公司工厂的流水线仅需改造一下即可,但是作为子公司需要向母公司汇报,再经过集团的层层审批,几个月下来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改造机会。

  “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子企业独立经营的现状引人关注。”一位长期从事国企改革咨询业务的专家说,国企子企业在经营上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来自于内部决策流程的繁复,也来自于外部监管的严格。随着管理层收购等行为的增多,子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投资决策。

  上述专家指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不匹配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一些医药企业在创新方面表现不佳,反映出企业在追求短期业绩的同时,忽视了长期创新的必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考核机制的调整成为关键,需要通过优化考核要求,鼓励企业在创新领域进行长期投资,避免过度的短期主义。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探索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导向、战略要求,充分体现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差异性的精准把握。

  观念“围墙”亟需打破

  成立21年的国家电投河南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面对市场变幻、历史包袱、机制弊端、围墙思维等叠加冲击,2021年、2022年亏损额高达19亿元、18亿元。艰难深重的经营困局,引发了持续发展受阻、企业形象受挫、员工利益受损一系列连锁反应。

  “老国企、老电厂思维,筑起了一道制约企业发展的‘围墙’。”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捍忠如是说。

  改革成为了国家电投河南公司“凤凰涅槃”的关键一招。据王捍忠介绍,公司近两年通过在组织机构上做减法,提出了全员的绩效包干等“真枪实弹”的改革关键招,让河南公司走出了亏损困境。2023年公司利润达到1.26亿元,同比减亏19亿元。

  然而,现实中能彻底从连年亏损中走出来的国企似乎并不多。一位长三角地区的国资业务相关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国企仍存在“散、小、乱”问题,尤其是很多原来隶属于基层政府部门的百货公司、电影放映公司、房产经营公司等小公司,历史包袱较重。“这些并不优良的资产一时半会难以开展新业务,但却要承担养老职工的任务,仅靠留下来的资产出租养人,随着资产的贬值,有些甚至进入难以维继的阶段。”

  一位从事与国企纪检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指出,有些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盘活方式,导致长期处于“蒙灰”状态。而另一些在国有资产出租、转租过程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或者在招租过程中一次性签订超长期租赁合同的形式出租这些国有房产的现象并不少。

  现实中,老国企的“围墙”不仅存在于一些地方国企中,甚至有可能在新国企中滋生和蔓延。

  刘兴国指出,老国企突出问题在于利益与思想的双重固化,既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利益格局,也形成了因循守旧的思想认知;既不愿意损失既得利益,也不想改变发展现状。在部分效益相对较好的老国企,这一现象可能依然还存在;甚至在一些投融资平台改造过来的新国企中,也存在类似拒绝改变利益分配格局的现象。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新华财经调查】新一轮国企改革步入后半程 “围墙”与顽疾亟待打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