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发布会,介绍“两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其中提到了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规范化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针对不规范的小作坊污染环境的问题,深入实施了退役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规范条件,而且大力畅通线索举报的渠道,加强环境监管的执法,坚决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等的这样环境违法的行为。要把违法违规的、作坊式的拆解机构打掉,让正规、环境标准高的企业能够正常地推动大量的回收循环利用,有效解决相关的问题。
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正常寿命,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退役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超过2020年的5倍。中信证券预测,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前景巨大,各种“小作坊”却掺杂其中。记者在网络交易平台搜索发现,存在“高价回收动力电池”的字眼。一位长期关注电池回收领域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小作坊”经常对电池以粗暴的物理方式裁剪破碎,获取其中的原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环境不安全。同时,由于定价机制不明晰,报废的动力电池只能归价高者所得,受成本所限,大公司往往难以与“小作坊”进行竞争,形成“小作坊驱逐大公司”的局面。
在日前的第二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中,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久春指出,动力电池非法替换成为行业潜规则,退役电池回收后一部分被非法改装为翻新电池,重新流入市场,造成了安全隐患。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今年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就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与条件。
《规范条件》指出,企业可依据规范条件自愿申请公告。在2018年,工信部曾公布首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又被业内称为“白名单企业”“回收正规军”。而此次《规范条件》的颁发意味着“白名单企业”申报将重启。
截至3月,全国共有156家企业入选了“白名单企业”,包括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动力电池企业,广汽、比亚迪等车企,赣锋锂业在内的锂电原料厂商或其子公司。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