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由采煤而开埠,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新中国工业基地,孕育了辉煌的工业文化。计划经济时期,枣庄累计向国家贡献原煤4亿吨、电力2000多亿度、化肥600多万吨,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几何时,“一黑一灰”是枣庄的城市底色,“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是枣庄的历史写照。20世纪90年代,随着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民生矛盾突出等问题逐步显现。面对“煤竭城衰”的发展窘境,枣庄以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为契机,开启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转型征程。十几年来,枣庄坚定不移举转型旗、走转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闯出了资源型城市浴火重生的“枣庄路径”,“百年煤城”正向“生态绿城”精彩蝶变。
产业升级强化转型支撑
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创新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积极培育“6+3”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城市产业提档升级跑出了“加速度”。
突出新能源及锂电产业重要性,在全国率先颁布锂电产业专项法规,连续3年举办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创建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锂电产业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储能产业集群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枣庄锂电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材锂膜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湿法隔膜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亿恩科天润电解液综合实力全球领先,电解液出货量居国内前10;山东丰元化学是业内少有兼具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量产能力的企业,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供应商体系;山东精工电子主持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国际及行业标准,是全球3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电池供应商。
坚持高端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延伸、新材料产业向高精尖特突破、新医药产业向细分领域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各领域深度融合、高质高效农业向特色化发展、新型商贸物流产业向全球市场拓展、特色文旅康养产业向创新融合聚焦,建成一大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大数据等8个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枣庄被确定为山东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威达重工已发展成为全国机床行业30强和出口10强企业、连续3年荣获国家机床行业“春燕奖”;台儿庄古城累计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成为国家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节点;枣庄被评为全国二手车交易示范基地、成为国内重要的二手车集聚区、形成“买全国、卖全球”的发展格局。
生态治理彰显转型底色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齐抓并举,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山水满城绿”的精彩变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5万亩,避险搬迁安置居民3.6万人。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9万亩、建成环城绿道265公里、治理河道65条段、修复湿地6300亩,PM2.5浓度连续3年低于省下达任务目标10%以上,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增进福祉满足幸福期盼
坚定城市转型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推动“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每年拿出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改善,滚动实施20件惠民实事,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全市共有三甲医院8所、医疗床位近2.8万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加快建设,1392个村卫生室加快提升。全市现有养老床位1.8万张,建成爱心食堂162个。近5年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36所。转型以来,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49个、涉及23万户,60余万群众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愿景正在步步变为现实图景。深入探索社会治理服务现代化新路径,创新民生诉求扎口办理机制,打造“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累计办理群众诉求108万件,真正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对于致力于“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而言,要想服务好全国经济大局,既需要济青烟潍这样的经济大市提供“压舱石”支撑,也需要有资源型城市擎起转型发展大旗。枣庄,站在了山东经济竞速的前沿,快速崛起中的枣庄,正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独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量质齐升,不断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枣庄力量”、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枣庄经验”。
(数据来源: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