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审核趋严的趋势之下,景杰生物近日主动撤回IPO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诊断企业主动撤回IPO,其中不乏已“过会”企业。
新京报记者依据深沪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29家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IPO终止,除了景杰生物外,还有瑞德制药、速迈医学、海纳医药、恒昌医药、捍宇医疗、微策生物、菲鹏生物、达科为等。
应收账款逐年提升
景杰生物官网资料显示,景杰生物自2010年设立以来深耕蛋白质组学产业,以生物质谱为核心工具,结合抗体试剂产品,整合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领域交叉学科,搭建了“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高特异性抗体开发”的有机整合业务布局,是行业内提供涵盖蛋白质“发现”“验证”以及“检测”的蛋白质组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行者。此次IPO,景杰生物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10万股,募集资金5.14亿元,用于蛋白质组学科技服务平台省级项目、高端科研及诊断抗体试剂生产项目、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综合研发平台项目。
景杰生物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16亿元、1.53亿元、2.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8.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0.23万元、3320.39万元及5277.79万元,复合年增长率57.40%。2022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8932.54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8.58万元,呈现下滑趋势。业绩下滑也受到了深交所关注,要求其补充说明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毛利率是否存在下滑情形,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景杰生物回复,2022年1-6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存在一定幅度下滑,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未达预期,但为业务扩张增加人员、设备等使得费用支出增幅较大,同时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此外,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是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毛利率方面,整体而言,各年度上半年毛利率情况基本保持稳定。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使得收入增长未达预期,而为拓展业务增加人员及设备带来了较大幅度的成本增加。
此外,景杰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了2021年外,其余报告期均为负数。对此,景杰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增长,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以及基于未来发展战略考虑增加了抗体试剂产品开发力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多;此外由于应收款项增长、预收账款减少等因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未随收入同比例增长。
从2019年、2020年、2021年数据来看,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高于营收增速,分别为1591.60万元、4459.22万元和7900.30万元,其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比例分别为89.22%、91.07%、84.97%。景杰生物表示,尽管公司主要客户为资信状况良好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等,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但随着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若新冠疫情对公司催收账款造成的不利影响持续存在,公司应收账款可能继续增长且账龄结构可能发生恶化。若公司不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则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或因回款周期加长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研发团队人数曾出现较大波动
景杰生物主营业务包括蛋白组学技术服务、抗体试剂产品两大块,前者是其核心业务板块。从此前深交所问询来看,重点关注其围绕蛋白质组学方面的核心技术相关问题、研发等,包括核心技术认定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先进性,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情况是否足以支持业务开展和长远发展等。
在招股说明书中,景杰生物曾坦言,公司目前使用的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系基于生物质谱技术,截至目前,生物质谱技术一直是蛋白质组行业的主流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由于蛋白质组学产业对于新型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的持续研发投入,不依赖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开始得到业内关注,主要包括基于荧光或纳米孔的单分子蛋白质测序方法。未来如果不依赖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分析领域诞生了突破性研发成果,产生了更具优势的新型分析技术,而公司未能迅速跟进并运用新的技术开展技术服务和产品生产,将会导致公司在行业内丧失竞争优势、无法提供相关服务以及盈利能力降低。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10.61%、14.49%、16.12%、14.35%。主要是因为蛋白质组学行业和抗体试剂行业属于发展较快的新兴行业,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且科研热点不断变化,景杰生物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提前进行技术布局。2020年景杰生物将抗体试剂产品确定为未来业务发展重点方向后,也大幅增加了抗体试剂产品研发投入。
在景杰生物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其研发团队迅速扩增,但出现了团队人员数量大幅波动的情况。2022年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2021年,景杰生物研发人员56人。而在2023年1月的上会稿中,截至2022年6月末,其研发人员人数缩减为38人。尽管在2023年回复深交所第二轮问询时研发人员数量变更为52人,但曾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波动,亦受到关注。景杰生物坦言,虽然公司拥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团队,内部已经建立了包括保密制度在内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主要研发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但如果公司技术秘密、技术图纸、实验数据等泄密或主要研发人员大量流失,将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核酸企业”扎堆失利
2023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多份文件,并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旨在通过减缓新股发行速度,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促进一二级市场的动态平衡。自此之后,一批IPO“过会”企业倒在了注册道路上。
新京报记者依据深沪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29家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IPO终止,其中不乏“过会”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曾在2022年扎堆申请上市的新冠核酸检测概念企业曾引发市场关注。
在新冠疫情期间,随着核酸检测需求激增,一批核酸检测企业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但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大幅下滑,这类企业的业绩也出现较大波动。Wind数据显示,55家A股IVD(体外诊断)企业2024年上半年合计收入为798.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43.12亿元下滑5.29%,净利润为145.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7.24亿元下滑12.78%。
2022年11月21日,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针对个别自媒体报道达科为等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情况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有关公司的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充分披露。深交所将坚守创业板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上述监管政策收紧前,拟A股IPO的企业中,有16家企业处于新冠检测产业链中,包括达科为、致善生物、微策生物等在内,有9家已经“过会”,其中,康为世纪在2022年10月成功上市。
新京报记者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查询到,截至8月7日,上述“过会”的核酸检测概念企业中,达科为、菲鹏生物、微策生物、致善生物、瑞博奥、凯实生物IPO也已终止。英科新创、沃文特分别于2022年9月和10月提交注册申请,但迟迟未有进展。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文章来源:新京报)